• 28阅读
  • 0回复

这个“大款”傍得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6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这个“大款”傍得好
夏珺
  前不久去新疆吉木萨尔县采访,跑了一圈,最让人兴奋的是这里新建的一座番茄汁加工厂,县城边上那颇有气势的现代化厂房简直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风景亮丽还在其次,其真正的价值是给全县经济,平添了一抹亮色,一股活力,一片生机。为满足这座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加工厂的需求,吉木萨尔县的番茄和胡萝卜种植面积一下子扩大到各2万亩(预计3年内可搞到20万亩),农民人均收入因此可增长100元,还有500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了工厂,运输业、包装业、三产也随之兴旺起来。
  这是一家上市公司投资上亿元兴建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全部是由国外引进的,起点相当高。这样一个大企业何以落户吉木萨尔这样的贫困县?原来县领导为争取这个项目,整整执着地跑了两年,与企业家交朋友,“推销”自己的优势,邀请考察,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最好的服务等等,真是跑细了腿,磨破了嘴。除了这里适宜的地理、自然条件外,应当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县领导的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上帝”。县长对我说:“这两年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傍大款’。”
  这个“大款”傍得好!好就好在它将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巧妙地结合起来。近年来,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相对过剩、“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亟待调整。但谁能告诉我应该种什么?不仅农民迷茫,政府领导也感到困惑。吉木萨尔人的聪明之处正在于他们走出去,紧拉住“大款”的手,跟着市场走,围绕企业家的思路找出路。这比闭门造车、瞎指挥高明得多。因为人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身在“海”中,熟悉“水性”,他们要上的项目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的,他们的投资是理性的。
  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如宁夏的银广夏、新疆的屯河集团、内蒙古的草原兴发、山东的得利斯、河北的三鹿、吉林的德大等等,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们像一条条金色的纽带,将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条件能够自己培育“龙头”企业固然好,像吉木萨尔那样去“傍大款”、主动与“龙头”企业攀亲结缘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正如人们常说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