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东线调水的条件比较成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8
第2版(经济)
专栏:

  东线调水的条件比较成熟
  国家电力公司顾问、水利部原副部长 何璟
  这两年水利部门积极开展工作,提出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方案,国务院又及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看来研究了几十年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有望,这对解决我国黄、淮、海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现在提出的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有很多新进展。对工程的必要性和缺水量等都作了进一步研究。海、滦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只有348立方米,比以色列还低。开发程度已达到90%,超过40%的合理开发率一倍多,是个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调水是必需的。目前的调水方案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调整和优化,更加科学合理。我个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是:
  一定要强化节水措施,在节水的前提下调水。目前中国的灌溉制度粗放,节水比远距离调水便宜。目前的调水方案已经考虑了很多节水措施,但我觉得还有潜力。
  要强化水污染治理,特别是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这需要环保部门加强监督和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不论哪一条调水路线,都要注意治污。否则,调水越多,污染就越严重。因为调来的水,哪怕是Ⅰ级水,用了以后,70%—80%都要变成污水,都需要处理。
  规划中的东线、中线调水方案都需要。各有各的合理供水区,而且是相互补充的。东线从长江口取水,水量充沛,但要把水送到京广沿线各城市,还要增加扬程,可能不经济。东线正常情况下合理的供水范围应该是苏、鲁、冀东和天津。中线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取水高程高,覆盖面广,但可供水量有限,供水区不可能覆盖整个海河流域,合理的供水范围是鄂、豫、河北省的京广沿线和北京。另外汉江与海河洪、枯同步几率很高。据水利部近70年的统计,有11年海、汉同枯,可调水量很少,难以满足用水需求和城市供水90%—95%保证率的要求。这时,需要从东线补水。
  从目前的情况看,东线调水的前期工作比较充分。由于有江苏省江水北调之经验,无论在工程的设置,概算的核定,都比较落实,应该尽快开工。从缺水情况看,天津比北京更缺水,沧州、衡水地区比京广沿线城市更缺水。解决水的问题更紧迫。从工程造价上看,东线干线中90%的河道和调蓄湖泊都是现成的,投资是中线的1/3左右。从配套要求看,江苏、山东、天津的配套能力和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关键的问题是水污染治理。东线水源是很好的Ⅱ级水,由于河道高程低,受沿线城市污水排放的影响,骆马湖以北水质恶化。对此,没有南水北调,水污染问题也要解决,也要依法保护水环境,做到谁污染谁治理。现在更应该借南水北调的东风,促进治理,促进环境保护。如能严格实施国务院批准的“淮河水污染防治规划”,到2010年水质是可以满足要求的。我们不应该容忍继续违反“环保法”,不应该容忍继续污染水资源而不搞东线。南水北调是水利的大手笔,21世纪环保是重要课题,也会有大手笔。只要国务院重视,各方面加强力量,相互配合,水污染问题应该能够解决。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作为辅助。
  现在中线调水的方案比以前有很多优化。例如,提出了分期建设的规划,设置了直接调蓄的水库,投资也比以前更落实。需要注意的是,还应该对进一步核实可调水量、加大调蓄能力、落实移民安置、工程投资和受水区对水价的承受能力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