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关注 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的历史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9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关注
  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的历史变迁
  □严昌洪
  由中国社会史学会组织,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湖北省赤壁市人民政府协办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华中师范大学和赤壁市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美国、日本、韩国的学者共九十余人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的历史变迁。围绕社会结构问题,与会学者就人口危机引发的社会病变、家族或宗族的组织形态、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流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特别是对古代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商人等阶层在社会变迁中的历史作用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认为,研究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内在原因时,应充分注意士人知识分子的作用;也有的指出,最能从根本上反映近代社会变革的是学校教育和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还有的认为,新式学子向商人流动以及商人参与创办新式教育,形成一种新型的商学互动关系,对近代教育和商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围绕社会意识问题,学者们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生育观、婚姻观、贤妻良母论、公私观等观念的演变发表了看法。学者们认为,社会意识或社会观念的内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所强调的重点和内容也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有的学者通过对明末“异端”思想社会化问题的考察,说明这种社会化的实现,是因为当时的“异端”思想本身蕴涵着巨大的社会化潜质和功能——它适应社会的需要,切合长期囿于思想禁锢的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其学说不仅触及社会各阶层急切要求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同社会下层的利益要求相契合,其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有权威思想体系对于社会的禁锢,导引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异。
  在区域社会研究中,与会学者对于城市公共空间、街头文化与庙会对城乡居民的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学者指出,在晚清,当新政及其他社会改良运动深入到地方社会时,城市精英便不断对下层民众对公共空间的使用加以限制,并以其正统的价值观对他们的公共行为施加影响。同时,改良者利用重新整合城市空间和引导社会舆论之机,竭力扩大其政治影响并最终把街头变为了一个新的政治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下层民众和社会改良者在街头的角色都得以重新定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