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积极交流与谨慎设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3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积极交流与谨慎设防
  天水
  想起这个题目,是在英国访问的时候。当时英国媒体正就国家的文化政策问题进行一场辩论,辩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对文化产业的跨国行为进行控制。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担心,大量外国文化的进入会破坏民族文化传统,带来消极作用,呼吁采取防范措施。英国政府则有点儿举棋不定,因为比起外国在英国的文化投资,英国在国外的文化投资更多,政府需要在文化政策与商业政策之间寻找平衡。这场辩论还没有结果,但它提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预言,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为公共的财产,这个现实叫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它对于各个国家和民族间扩大和加深文化交流,对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巨大机遇。忧的是,西方强势文化凭借着资本和技术优势强行“市场准入”,使得一些国家的文化主权受到威胁。特别是确有一些敌对势力,以文化交流为幌子,对别国进行政治颠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对种种复杂的情况,我们切不可书生气十足。
  事实上,即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纷纷在文化上采取防范措施。加拿大规定,广播电视的音乐节目中必须有百分之三十属于本国产品,曾将美国的“乡村音乐电视台”逐出本土。法国规定,广播电视节目至少百分之四十的时间要使用法语,电影院放映的好莱坞影片不得超过四分之一。欧洲议会在其“无疆界原则”中规定,各国的广播电视必须有百分之五十的欧洲节目。即使是在这方面举棋不定的英国,也通过许可证制度防止外国资本全面进入广播电视,并严禁外国色情卫星频道对英国传播。这些国家的做法反映了一个趋势,即:文化交流要符合本国利益,有利于本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文化交流与加强管理,谨慎设防是不矛盾的。“设防”不是“关门”。打开国门,以充分的自信和开阔的胸襟,引进、吸收、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以使自身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强大,是完全正确的。但开放不意味着没有“关防”,对外来文化进行“过滤”,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这也是各国的通例。天下并不太平,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不仅要抵御还要斗争。即使是正常的文化交流也要掌握好度,以我为主,照章办事,依法办事。在这个过程中,要抓紧时机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提高民族的文化创新能力,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建立起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
  在全球化面前,我们面临着双重课题:一方面要“接轨”,将中国发展融入世界的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必须“设防”,建立识别系统和防范机制。在文化引进方面,既要积极大胆,又要小心谨慎。这才是明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