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还煤城绿水青山——河南平顶山市治污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4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还煤城绿水青山
  ——河南平顶山市治污纪实
  本报记者 李杰 戴鹏
  10年前,平顶山人对“污染”这个字眼还挺陌生,没想到它竟来得那么快、那么凶。每年开采3000多万吨煤炭,几十座大矸石山、上千座小矸石山的崛起,10万户家庭点燃小煤炉,把平顶山变成了污染非常严重的城市。河水发臭,鱼虾绝迹,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全年日平均值每立方米达到1290微克,相当于一人一年吸进一个煤球!
  平顶山人惊醒了!青山不可无,河水不可污,再也不能一条煤路走到黑!
  平顶山市政府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大力拓展非煤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到去年,煤炭产业在全市国有工业企业产值中的比重由80年代的60%下降到25.75%。今年,煤炭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效益下降,可市里其他产业以丰补歉,全市前9个月的经济增长仍然看好。
  近两三年,平顶山连续组织了大气治理、植树造林、河流治理、城市园林化等多项治污战役。
  大气污染治理难度最大。市里下决心取缔了1439户的3971个小土焦炉和市郊83家石子厂、白灰厂,仅关掉白灰厂每年就可减少粉尘量2万吨。同时,10万户家庭扔掉了小煤炉,用上了管道煤气,全市气化率达到90%。市区附近13座矸石山全面实施绿化,矿工们将一桶桶水、一筐筐土搬运上山,已植树60万株。现在,市区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全年日平均值每立方米下降到400微克,平顶山人又可常见蓝天白云了。
  市区附近的荒山,一直是平顶山人的心病。1998年,市政府作出实施城郊森林绿化工程的决策。经过3年努力,现已绿化荒山3.43万亩,植树1100万株,义务参加植树的人数达到230万人次。卫东区人民苦干几个春秋,建成了万亩石榴园、万亩花椒园,开辟了城郊生态旅游业。今年9月2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在这里举行揭牌仪式,把一个“全国义务植树示范基地”纪念碑立在平顶山山腰。
  1999年,平顶山市又向污染严重的湛河开战。当年5月30日,市委书记田承忠、市长邓永俭与4万多群众一起到湛河工地劳动。这项工程通水的时候,平顶山市万人空巷,人们欢呼雀跃,涌向湛河两岸,争看来之不易的成果。现在的湛河,河水清澈,鱼虾畅游。河中横舟荡波,绿枝倒影。如果外地人到平顶山,平顶山人会自豪地邀请:“到湛河去看看吧,那里真美。”
  今年,平顶山市将初步建成“一个公园、两个广场”,即山顶公园和鹰城文化广场、河滨广场。山顶公园建在海拔427米高的平顶山山顶上,植树种草,辅以雕塑喷泉、园林建筑。目前,有666级台阶的“通天石道”已直通平顶山山顶,新铺的8500平方米草坪已绿茵一片,从大山深处移栽的5000多棵大树迎风婆娑,双休日游人如织。
  一个局外人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煤矿城市能和青山绿水联系起来,可平顶山人通过艰苦努力做到了这一点。一个经济协调发展,人口低水平增长,环境美观的平顶山已站到了新世纪的门口。
  平顶山下穿城而过的湛河,昔日是条污水沟,如今水清岸绿。(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