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10月19日,恒基伟业公司宣布其商务通产品大幅度降价,风头正劲的掌上电脑终于未能打破家电行业反复证明的“价格战”定律——掌上电脑,会不会重蹈VCD覆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4
第11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

10月19日,恒基伟业公司宣布其商务通产品大幅度降价,风头正劲的掌上电脑终于未能打破家电行业反复证明的“价格战”定律——
掌上电脑,会不会重蹈VCD覆辙?
本报记者 杨明方
  价格战,这个最为公众所熟悉的商战策略,曾在世界和中国的商业竞争中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从可乐大战到彩电大战,从微波炉大战到VCD大战,很多都成为MBA(工商管理)教程的经典案例。如今,“价格战”的烟火又烧到了刚刚起步的中国掌上电脑市场。10月19日,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宣布实施“商务通A计划”,将其主流产品“商务通连笔王602”的价格从原来的1980元降至1280元,“商务通801”的价格则跌破千元大关,降价幅度高达35%。恒基伟业公司称,要通过此举对国内越来越拥挤的掌上电脑市场进行“第二次洗牌”。
商务通畅销全国 众厂商心里发痒
掌上电脑是对PDA(个人数字助理)等产品形象的说法。1982年,美国苹果公司耗资2000万美元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PDA产品。然而,这种产品并没在市场上取得成功。苹果的失败并未减低其他信息厂商的热情。7年后,摩托罗拉、IBM、西门子、夏普、卡西欧、飞利浦等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PDA。
早在90年代初,PDA或者更低一级的产品电子辞典等就已在中国市场上出现。90年代中期,香港“名人”进军内地,正式提出了中文PDA的概念。随后,笔译通、快译通、文曲星、神宝等中文PDA产品纷纷亮相。
1998年底,恒基伟业公司开始进军PDA市场,按照“实用、好用、易用的产品才是好产品”的理念,开发了一种全新的PDA产品。它给自己的PDA戴上了一顶美丽的帽子——掌上电脑;给这种掌上电脑取了一个大气的名字——商务通;商务通运用了一项让中国人为之心动的新技术——中文手写;其市场推广则采取了一种独特的销售策略——小区域独家代理制。结果,由于定位准确,加上得力的广告运作,这种具有强大的名片管理和记事功能的掌上电脑一炮打响,很快走俏全国,让很多人真的感到“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商务通实现销售额7亿多元,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今年上半年,商务通销售量已经与去年全年持平,今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将不成问题。1998年,全国PDA市场销售总量为20万台;1999年,这个数字骤升到100万台。据测算,今年全国掌上电脑销售量将达到200万台。可以说,恒基伟业凭借自己对市场的独特理解,带动沉寂十年的PDA产品由冰封转向火热,启动了掌上电脑大市场。
商务通的成功使国内掌上电脑市场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就有的名人、快译通、好易通等急起直追,一些原来主攻高端电脑、家用电脑甚至通讯产品的厂商也挺枪介入,联想“天玑”、摩托罗拉“宝典”以及“经理人”等纷纷亮相。
掌上电脑真拥挤 让人想起VCD
如今,打开电视和报纸,走过灯箱和路牌,到处都是各种品牌的掌上电脑产品广告。经常在电视的同一时段,报纸的相临版面,相互攀比、相互抄袭甚至暗藏攻击的PDA产品广告扑面而来。今年5月商务通“连笔王”推出不久,很快就听到了各种各样“连笔”的声音,如“全屏连笔王”、“旋风连笔王”等,众多厂家类似的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一头雾水。有人感慨:“还没记住一个PDA,又冒出来了一个新的PDA,那架势快赶上前两年的VCD了。”
这话还真不假。目前国内的PDA厂商已从1999年初的上十家猛增到30多家,比起VCD鼎盛时期的五六百家来,这数字当然还很小,但其增长的势头可不能小瞧。据悉,TCL、长虹、步步高等知名企业也要挥资涌入,来瓜分掌上电脑这块“蛋糕”。
一下子冒出这么多掌上电脑生产商,用的操作系统和核心电子元器件差不多都是外国货,这一点与VCD也极为相似。1993年,万燕公司最早推出我国自行生产的VCD机,但没有及时取得VCD整机专利技术。当VCD市场打开后,由于市场潜力大,利润丰厚,各个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都依靠组装、仿制“走捷径”,没有下功夫自主开发。本来集中精力研制DVD的国外企业则乘机加紧VCD的研发,并在我国申请了大量的发明专利,使我们痛失了一个发展新兴民族产业的机会。最近传来消息,推出“经理人”掌上电脑的深圳桑夏民生科技公司要在深圳构建中国最大的掌上电脑研发基地,这对关心民族产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新对手立足未稳,老牌PDA厂商又悄悄挥起了“价格战”的利刃。今年初,“名人”掌上电脑率先降价。但因其所占份额较小,并没有引起大的震荡。这一次,商务通打破了它问世以来一直保持的高价位,痛下杀手锏,掀起了“价格战”的狂澜。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价格永远是市场竞争最锋利的武器,这次“洗牌”之后,现有的众多品牌只会剩下少数几家有实力的留下来参与竞争。
向网络通信靠拢 PDA还有希望
有人担心,掌上电脑“价格战”会不会像VCD那样,最终导致掌上电脑这个行业的衰落?
在降价之前,国内的掌上电脑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奢侈消费品”,动辄一两千元的价格不免让普通消费者心疼。其实,没有一个大产业是完全依靠“贵族消费”而发展起来的,只有当它适应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和承受能力,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超额利润”。
今年3月,国家信息标准委员会为“掌上电脑”作出了明确定义,认为只要具备电子记事、计算、上网的功能之一的手持电子设备,都可以定义为掌上电脑。这个定义为不同功能的掌上电脑之间持续很长时间的“名分之争”画上了句号,着实让不少厂商高兴了一番。
然而,在一日千里的网络化大潮面前,下一步人们需要的“掌上电脑”可不完全是目前用作记事簿、电话本的PDA式掌上电脑。随着宽带、无线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具有移动信息处理功能的掌上应用设备将成为人们信息沟通简单而又便利的工具。
恒基伟业公司总裁张征宇分析认为,未来掌上电脑产品的发展方向是:与通信结合,具有上网手机功能的无线掌上电脑;与PC(个人电脑)兼容,具有强调计算能力的掌上电脑产品;服务于电子商务、可以实时接收股票等信息的便携交易工具。当然,在一定时期内,传统的个人信息管理类掌上电脑仍将唱主角。
掌上电脑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尚处于成长时期,市场容量还很大。VCD的市场销量达到了1000万台,从理论上说,掌上电脑的市场容量要大得多,因为它可以做到“人手一台”。但问题的关键是,人们需要的将不完全是目前意义上的“掌上电脑”。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才会真的重蹈VCD的覆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