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用生命播撒爱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4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用生命播撒爱心”
  国际爱心扶贫组织总执行主任 齐道明
  获得中国人民的“友谊奖”,我深感荣幸。然而说实话,这个荣誉应该属于所有参与国际爱心扶贫组织工作的人们。国际爱心扶贫组织在云南的工作是在云南当地群众、政府部门以及一批外国志愿者的积极配合下进行的。我唯一遗憾的是这个奖不能授予所有为我们的工作奉献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的人们。
  我衷心期望我们与中方的友谊和合作能继续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如何切实提高工作效率;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当地情况和需求,克服文化差异,学会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合作;学习如何确保计划真正达到目的。地方政府和我们都在逐步学习如何运作项目,使其能够真正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
  不少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各种项目,我认为,解决问题并不完全取决于资金的多少,而要看现有资源在多大程度上能被有效地利用。我们与当地的朋友一道,正在不断探索乡村社区开发的新途径。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确实做到了用尽量少的资金完成较多的工作,并且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
  中国政府把扶贫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各级政府同我们这些民间团体也有了良好的合作。当我们回顾中国5年或10年来的扶贫工作状况,并为解决贫困的重大问题所取得的进步绘制图表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中国正以一种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从来没有这样多的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经历过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相信,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和积极态度,以及民众参与扶贫工作越来越高的热情,必将产生丰硕的成果。
  中国最大的资源是人。依靠群众的优势来设立扶贫计划和项目,以增强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整体能力,这是扶贫工作的根本。中国人有愿望、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贫困问题,他们缺少的不是动力、技术或才智,而只是机会。这是我们一再看到的事实。无论我们在云南的城市或乡村开始项目,都有许多当地人主动来与我们一起服务他人,共同承担起改善医疗教育和其他方面状况的责任。没有他们,我们是无法做到这些的。有很多中国人怀着一颗爱心,城里的医生参与培训乡村医生,城里的教师参与培训乡村教师……这是中国扶贫工作的希望。一旦这些人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中国将不再需要我们这些“老外”。到那时,在其他国家的贫困地区,我们也将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10年来,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改变了我和我妻子的人生。我们有幸亲身经历了中国的崛起和飞速发展,亲睹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要借此机会感谢所有与我们一起在国际爱心扶贫组织为他人服务的人们,我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播撒爱心。
  (下图戴帽者为齐道明。)(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