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生命换来的教训是什么——发自水城木冲沟煤矿事故现场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4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聚焦

  生命换来的教训是什么
  ——发自水城木冲沟煤矿事故现场的报告
  本报记者 孙海涛文/摄影
  9月27日晚,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发生30年来国内最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截至10月5日,事发时在井下的244名矿工中,85人获救,159人遇难。本报记者从现场发回了报道。
  如果落实了安全规程
  有2000余名职工的木冲沟煤矿坐落在小山坳里,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水城至威宁的公路从矿区穿过,只见公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坐落在山坡上的矿区宿舍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让人难以置信这是一座年设计产量90万吨的国营煤矿。
  环境如此脏乱差,企业的管理状况怎么样?
  矿区办公楼附近随处可见“重视安全”字样的标语,记者采访的工人却说,平时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不止一次发现,有人在主巷道里抽烟。矿里有带烟火下井者一律开除的禁令,但洞口的安检员经常从矿工身上搜出烟火。井下禁穿化纤衣服,怕产生静电引爆瓦斯。这次遇难者中有几人的上衣全部烧光,知情的矿工说,被烧的全是化纤衣服。
  木冲沟是高瓦斯矿井,按规定每个巷道应安装瓦斯隔爆水袋,实际上却没有做到。矿工下井应配自救装置,也没有。井下没有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每个掘进班都应冲洗煤尘,但往往遇到检查时才冲洗。
  通风工区支部书记董启堂介绍,全矿瓦斯检验员定额51人,实际上只有36人。由于人手不够,井下一些本需专人看管的风门无人看管。矿工们经过风门时不能自觉保持它应有的开关状态,影响了通风质量。更令他恼火的是,还有人割下风筒去做背心、盖屋顶。
  自1983年以来,该矿已发生4次瓦斯爆炸事故。1983年曾一次死亡83人。其事故频率和严重程度,为整个矿务局之首。
  当过多年安检员的田震云说:安全措施关键在落实。这句话简单,却最难做到。“如果都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办,这场悲剧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如果不许超时作业
  木冲沟煤矿成立28年来从未盈利,1998年亏损3889万元,有4个月发不出工资。去年上任的新班子搞了一系列改革,减员增效,年底首次盈利2700元,虽然那么微小,毕竟是盈利了,似乎是隧道尽头出现了一线光芒。
  今年1至8月,全矿盈利180万元,眼看就要完成局里下达的77万吨煤的生产任务,多年翻身的愿望就要实现,谁料这一场事故,煤矿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500万元,要恢复生产至少还得要1500万元以及2个月的时间。
  安全与效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木冲沟煤矿的职工们痛切地感到原来这两者关系是如此紧密。事故发生后,矿工们对“采掘延点”(即超时作业)的普遍不满被激发了。矿里确定了采掘承包数,工人非完成不可。这班还没上井,第二班就下去。你没干完,我就在旁边等着。井下作业普遍延长到12小时以上,3班实际变成了2班。矿上也知道这情况,却只问工区要产量。这次瓦斯爆炸时,就有两个班的人聚在一起。工人们说,如果不许延点,遇难人数至少要减少1/3。
  按国家能源部制定的《煤矿安全规程》,瓦斯突出矿井必须首先开采保护层。木冲沟矿正在开采的11号层煤质好,效益高,但是瓦斯问题突出。按规程应先开采7号、9号保护层,可是这两层含矸量大,效益差。结果,11号层先于保护层开采了,这里又有多少教训值得吸取呢?
  如果沉重的教训能够吸取
  事故发生的次日凌晨,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国家煤炭工业局局长张宝明等,相继赶到现场,组织抢险救人。
  准备工区支部书记宰加启的3个弟弟和妹夫均不幸遇难。他把外地赶来的父母安排在弟妹家,劝阻他们绝不要吵闹,自己天天在现场指挥抢险。群检站站长刘明华的小儿子遇难,他和大儿子也是天天坚持在抢险现场。
  井下244名矿工兄弟的生命牵动人心,各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几天时间,水城矿务局收到500多万元捐款和大量物资。来自各地的上千名抢险队员和医务工作者,接连一个多星期奔忙在雨里、泥里。遇难矿工较多的赫章县和威宁县,两县领导都到现场,挨个慰问矿工亲属,解决他们的困难。及时的善后工作多少缓解了遇难矿工亲属心中的悲痛。
  10月5日,所有遇难者家属都接受了善后工作处理意见。目前,仍有6人失踪,他们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了。矿区秩序已基本恢复正常。所有的人都在议论,眼下,吸取事故的教训比什么都重要。
  坐落在山坳里的木冲沟煤矿
  就在这座矿井里,发生了“9·27特大事故”。(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