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爱心铺就希望路——来自宜兴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6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爱心铺就希望路
  ——来自宜兴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的报告
  蒋文强
  ——这是一群失足少年,这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
  ——这是一群折翅的小鸟,这是一群迷途的羔羊。
  少年审判庭:一所特殊的学校,一所重塑幼小心灵的殿堂。为了这群迷途孩子,为了这群失足少年,法官们用心去召唤、用诚去感化、用情去敲打、用爱去温暖……
  宜兴市人民法院,江苏省法院系统唯一一家被中央综治委、共青团中央确定的首批创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示范点单位,在该院少年案件审判庭的档案里,记录着这样一组数字:
  ——建庭以来,共判处少年被告人470人,其中缓、管、免刑112人,无罪1人;
  ——被判非监禁刑的重新犯罪率不足0.9%;
  ——被判实刑的357人中,有50%获得减刑,70%受到劳改部门的各级、各类表扬和奖励,有41人被评为省劳改积极分子;
  ——失足少年回归社会后,有40多人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业务骨干,先进生产者;
  ——有4名被判缓刑、管制的失足少年考取了大中专学校;
  这是一组特别的数字,这是一组用真情和爱心铸成的排列,这里包含着关心失足少年和从事少年案件审判工作同志的无比艰辛……
  正如该院院长勇沛生所说:宜兴法院自1991年成立少年案件合议庭,1995年成立少年案件审判庭以来,积极探索少年审判制度改革,通过举办自新教育学校、构筑庭审教育新框架、创办德育教育基地、开通全省首条“青少年司法保护热线”等举措,以最佳的审判效果达到教育、感化、挽救、防范青少年犯罪的目的。多年来,少年庭的同志们用真心、用真情、用真爱去矫治和爱抚那些受伤的孩子,塑造一个个健康向上的心灵,为失足少年铺就了希望之路——
  用心去召唤
  面对失足少年,宜兴法院少年庭的法官们说:“10多岁的年龄,涉世不深的孩子。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关心、需要引导,需要用真心去爱护、用热心去帮助、用信心去支持……”
  徐利,17岁,某职业中专在校学生,被判缓刑回家后,情绪十分低沉。父母担心他这样下去会自暴自弃,重走老路。少年庭的法官们获得这一信息后多次找他本人和家长谈心,与他谈成功和挫折之间的辩证关系,鼓励他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徐利目睹法官们冒着酷暑,牺牲休息时间,一次又一次赶几十里山路上门关心自己,很受感动,流露出重新就学的思想。为此法官们多次与徐利原来就读的学校联系,但学校一再表示,徐利是经学校研究除名的学生,再返校就读影响学校决定的严肃性,也不利于教育其他学生,后徐利的父亲提出能否到就近的普通中学高中部就读,法官们又与本市几所中学联系,但得到的答复都是爱莫能助,因为学校无法解决他的学籍问题,没有学籍就不能获得文凭,也不能参加高考。在几经努力均告失败后,法官们没有气馁,也鼓励徐利不要丧失信心,鼓励他参加面向社会的招生考试,其间又多次上门看望。徐利通过刻苦自学,终于以社会青年的身份跨进了江苏某农业学校的大门。
  用诚去感化
  这是少年庭一位法官的话:“……每一名沦为罪犯的失足少年,都有其自身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也有其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的环境因素,教育、挽救、防范是少年审判的目的,而真心的感悟、真诚的感化,才能让这些迷惘少年、失足少年感深入腑,撞击心灵,刻骨铭心……”
  该市某村地处104国道边,因受地理环境影响,当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比较严重,前几年每年都有被判刑的,村领导对此十分头痛。当法官们把两名缓刑少年犯交给当地组织,要求落实帮教时,村里并不积极,认为对这些害群之马最好的办法是进监狱,免得带坏其他青年。对此少年庭的法官们一方面宣传法律,一方面讲社会道义,说服他们改变成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一方面帮他们成立帮教组织,制定帮教措施,传授帮教经验,定期考察回访,及时解决帮教中的问题。同时法官们加强对两名失足少年的思想教育和沟通,教育他们用实际行动求得谅解。两人均深感缓刑的机会来之不易,痛下决心立志重新做人。回村后两人经常参加村里的义务劳动,修桥、铺路、义务巡夜,他们的真诚悔过终于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感。
  确实,延伸帮教是教育、挽救失足少年,维护少年犯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稳定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工作。宜兴法院少年庭自建庭以来,先后对106名被判缓、管、免刑失足少年进行跟踪帮教,与有关单位签订帮教协议314份,把所有与少年犯有联系的单位和个人连成一个网络,形成教育合力,齐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还先后帮助32名失足青少年联系和落实了就学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用情去打动
  宜兴法院少年庭的法官们对失足少年是用真情去爱抚,用真情去打动,为他们寻回昔日的亲情,找到依托的港湾,感受家庭的温馨,增强改过的信心。
  少年犯张平因抢劫、盗窃受到起诉时只有16岁,但该镇6个派出所都留有他的作案记录,大多数民警和他打过交道。
  张平真的无药可救了吗?凭多年办案的经验,少年庭的法官们觉得要找准感化点必须从了解犯罪原因着手。通过走访和调查终于了解到,张平犯罪主要问题出在家庭。母亲瘫痪在床,父亲长年在外,不务正业,还有一个年幼的妹妹需人照顾,生活十分艰辛,平时全靠张平在勉强维持。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法官们哽咽了,痛心地说:我们在指责孩子的时候,是否想到作为父母可曾尽到了教育培养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给予了他们哪些帮助?
  法官们下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张的父亲!于是找居委会帮忙,请派出所查找,一天、二天……一连找了半个月,张的父亲终于出现了。法官们对他的错误提出了严肃的批评,直说得张父低下了头,表示要痛改前非。果然,张父回家了,并且在附近工地打工,挣钱养家,从此张家又有了炊烟。
  少年审判工作是关系到一代人的伟大事业,能够有效地挽救一名失足少年,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材,同样是功德无量。
  (文中少年犯均为化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