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亲情热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6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亲情热线”
  姚祥明
  1999年12月6日,对于失足少年冯某一家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那天上午,冯父和妻子吴某双双来到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室,焦急地守候在电话机旁。“嘀铃铃!”听到清脆的电话声响,吴某迫不及待地抓起话机:“喂,是儿子吗?”“妈,是我。”电话的另一头是被关押在宜兴市看守所的独生子。足足5分钟,两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是宜兴市检察院为帮教失足少年,开设“亲情热线”的第一天出现的感人一幕。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多,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宜兴市检察院始终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努力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和挽救失足少年。最近,他们大胆设想,对一些失足少年,从家庭入手,开设“亲情热线”,进行电话帮教。即:让被捕在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后,与其父母通一次电话,让父母用亲情感化和教育“浪子”痛改前非。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1999年12月6日,“亲情热线”顺利地开通了。
  本文开头一幕中进行电话帮教的冯某父母是普通农民,17岁的冯某被捕前是个高中学生。由于寄宿在校,冯某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上了朋友,沾染上不良习气,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一次盗窃2万元。他被捕后,情绪低落,觉得无脸见人。承办此案的女检察员杨建蓉等对他耐心地进行开导教育,一方面促使他认罪服法,一方面鼓起他重新做人的勇气。于是,“亲情热线”为失足少年冯某开通了。
  冯某哭着说:“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回家。以后无论如何也不能犯法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