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上街区委把政策法规交给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6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

  上街区委把政策法规交给农民
  戴鹏 慎廷凯
  从去年初开始,郑州市上街区在辖区农村大张旗鼓地开展对农民的政策法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些看似复杂棘手的农村问题迎刃而解,一些影响制约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得到消除,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有了好转,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发展。
  近年来,上街区经济发展较快,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令人始料不及的现象也出现了:生活富了,人心却散了;钱袋鼓了,脑袋却空了;经济发展了,干群、党群矛盾却增多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局面。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解决的办法在何处?上街区委抽调干部组成7个调查组,由区委书记阎德才带队,采取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第一手资料。经过分析,主要问题找到了:一是有关政策法规宣传不够,造成群众对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或法制观念淡薄;二是一些农村干部政策水平低,致使政策法规在落实时“走样”;三是有些干部以权谋私,处事不公,损害农民利益,造成群众反感。
  区委领导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钥匙”只有一把,这就是把政策法规这个“武器”和致富的“钥匙”原原本本交给农民,在农村开展一次深入系统的政策法规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农村社会逐步走上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经过充分准备,区委成立了专门的“农村政策法规教育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对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农户代表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请人讲政策、法规,还请本区两个文明建设抓得好的村干部和遵纪守法的富裕户讲经验体会和致富门路。
  治理整顿,务求实效是整个政策法规教育活动的核心。350多名干部分成10个队组,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一村一策,对症下药。聂寨村第四村民组“厕所建在外,污水沟不加盖,猪圈垒院外”的“三怪”现象长期解决不了。工作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缠户”、“钉子户”,现场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集中治理,农村村容街貌大为改观,社会风气蔚然一新。
  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他们结合全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将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标准量化,进一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规民约,深化村务公开,规范干群行为,使整个农村工作逐步走上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这次教育活动历时一年,在全区城乡尤其是农村,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是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纪意识。村组干部认为:“群众给我们照了镜子,挑出了毛病。”一年来,全区农村涌现100多个双文明户,50多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和一批能运用法纪法规调解各种矛盾的“明白人”。二是进一步净化了社会风气,优化了经济环境。这次教育活动集中打击了农村的封建迷信、歪风邪气,铲除了农村恶势力,处理了一批村霸、街霸、市霸。特别是在长城铝业公司周边,过去一些人“靠山吃山”,与长城铝业公司纠纷不断。上街区把治理周边环境作为重点目标,妥善地解决了当地与18家企业的矛盾,为企业创造了安定的经营环境。三是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教育活动期间,干部深入村组农户,与群众同学习,同劳动,同交流,拉近了感情,增进了理解。不少干部得到了锻炼,掌握了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一些有问题的班子得到了调整,党员干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