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农业发展的革命性选择——谈谈农业节水和节水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6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农业发展的革命性选择
  ——谈谈农业节水和节水农业
  本报记者 何加正 彭俊
  你知道我们国家水资源的短缺程度吗?
  你知道每天每月每年又有多少水白白浪费了吗?
  如果有人告诉你,重视不重视农业节水和发展不发展节水农业,事关民族生存和现代化,你也许不信。然而,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节水,不仅事关农业生产能否走向集约化、现代化,而且事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现代化的全局
  水资源严重告急!这样的状况,在中国已经不止一天了:在农村,每年有3亿亩农田陷入旱荒;在城市,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发生水危机。
  干旱缺水,每年给国家造成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用这些钱,大约可建1万公里高速公路,相当于目前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的总和。
  与水资源紧缺状况极为不适应的,是水资源使用上的严重浪费。目前我国每年全社会用水总量为60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了4000亿立方米,近70%,是名副其实的“用水大户”。而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这个用水大户,恰恰成了浪费大户。
  我国农业用水方式目前大部分是大田漫灌,水的使用率仅为40%,而世界上相当一部分国家已经达到了80%。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也达到相应的使用率,仅农业用水,每年可为国家节省2000亿立方米的宝贵水资源。难怪水利专家们成天呼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核心。
  事实上,发展节水农业,其意义远非如此。
  节水农业的普及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有人认为,节水是农业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的分界线,此话不假。很难想象,一个停留在大田漫灌水平上的农业大国,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现代化。
  不仅如此,节水农业的普及程度,还事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全局。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和水的缺乏,我国不少地方可持续发展正受到严重制约。如果因为水,一些地方应该发展的产业不能发展,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我们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岂能不大打折扣?
  要节水,城市可以作贡献,工业也可以作贡献。但由于农业是用水大户,发展节水农业所发挥出来的节水潜能,应当是最大的。这是我们强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深远意义的现实依据。
  我们在节水灌溉的技术研究、设备开发、示范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仅此还远远不够
  回顾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节水灌溉的一条清晰线条:
  6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验、研究和推广;
  70年代,渠道防渗、平整土地、大畦改小畦等节水措施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80年代,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得以重点推广,喷灌、滴灌、微喷灌和渗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了试点和示范;
  90年代,是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日益严峻的时期,也是各地节水灌溉意识不断提高、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的时期。
  水利部原农村水利司司长陈雷告诉记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节水灌溉已从小面积试点向大面积和集中连片发展;从田间节水向全面节水发展;从平原井灌区向自流灌区和干旱山丘区发展;从灌溉大田作物向灌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节水灌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统计数字为上述结论提供了佐证。1996年,国务院批准“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3年多来,仅这300个县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450万亩,取得了节水150亿立方米,增加粮食生产能力230亿公斤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拿这些成就和农业节水的潜力相比、和全民族现代化建设对水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目前,全国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就是说,大部分农田,还处在水资源使用的浪费阶段。在有效灌溉面积中,采用喷灌和微喷灌等高效技术的,仅占2.8%。换言之,节水灌溉的先进技术,在农业节水方面所起的作用,还十分微弱。
  解决先期投入不足,是给节水农业注入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农业节水措施实际上是最值得投资的项目之一
  节水灌溉的综合效益不言而喻。北京顺义区是全国节水灌溉的典范。专家们在顺义的喷灌田与井灌田之间做了一番比较,发现前者增产37%、节水50%、省工58%……但是,节水灌溉的先期投入也不是个小数。顺义区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喷灌技术的农田,收回先期投入的成本,一般需要4年时间。
  由上我们不难发现,发展节水农业,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先期投入的增加。这几年,农业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步入缓慢增长期。在节水农业发展的启动阶段,靠农民自己的投入存在主观认识和客观能力上的困难。毫无疑问,在节水农业的启动之初,政府投入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实际上,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从1996年开始的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中,全国共投入节水灌溉资金250亿元,其中中央及地方财政直接投入73亿元,银行配套贴息贷款53亿元,带动群众自筹资金124亿元。在这里,政府的投入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考虑到节水农业迅速发展的需要,财政及信贷的上述投入仍显不足,每年节水灌溉的资金缺口仍然不小。
  不仅如此,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中,农业节水措施实际上是最值得投资的项目之一。据统计,3年来,仅节水灌溉设备生产行业就创下了100亿元的销售额,不仅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且扩大了城市就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可以壮大出一个节水的新兴产业。
  节水农业不仅关系到农业,也关系到工业和城市,关系到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你和我。那么,除了政府、银行和农民以外,我们能否尝试建立一种鼓励全社会都可以投资节水农业的新机制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