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玉龙雪山白求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8
第7版(人物纪实)
专栏:大地之子征文

  玉龙雪山白求恩
  沙蠡
  玉龙雪山天下绝,这是元朝诗人李京的名句。
  如今的玉龙雪山白沙乡三元村,有一个名播四方的纳西族老土医,名唤和士秀,现年七十七岁,被一些中外新闻媒体称为“活着的雷锋”、“纳西族的白求恩”和“当代李时珍”。和士秀在一座叫做“十里桥”的桥边,办了个“玉龙雪山本草诊所”,专门为国内外游客和病人治病。这是1985年4月7日开始的故事。从1992年冰岛国的某杂志把和士秀的银须笑脸作为十英寸的封面并作数万字的报道开始,如今,丽江纳西族老中医和士秀与他的小诊所的稀奇事迹,被各种“特镜”和大小“剧照”,用几十种语言,在一些国家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上反复传颂。
  和士秀出生于地道的纳西族农耕人家,1947年考入上海海军机械学院,后因身体不适,转入南京国立语专。1949年6月在南京参加解放军。1953年因病转到地方,尔后又回到故乡。
  回乡的和士秀病情更加重了,同时还遇到了人所共知的风雨交加的坎坷日子。他以顽强的毅力,抵住了死亡和不幸的来临。他用超人的智慧,在艰难的时日里摸索和掌握了种种民间土医土药和丽江中草药。
  其间,和士秀曾被特邀当英语教师,但他一直坚持上山采药,下地种药,救死扶伤。和士秀的诊所有个特殊的准则:只问病,不谈钱;不管来者高低穷富,远近生熟,一律笑脸相迎,真诚相待,热茶相敬;诊脉配药后,病人随意给一点钱,他也接受,病人不出钱,他也从来不要。病人有困难的,他决不收钱。1992年,德国柏林医科学生罗茜在雪山诊所学习了两个月,她回国时,手头拮据,和士秀一家慷慨解囊,资助她顺利返回德国。1990年3月底,香港影星鲍浩芹在丽江突发胃病,经和士秀推拿治疗而愈。鲍浩芹提笔写下“慕名而来,名不虚传”八个大字。4月22日,英国原驻华大使唐纳德和原加拿大驻华大使欧尔·拉克来丽旅游。唐纳德夫人的坐骨神经痛发作,不能动弹,也因和士秀的治疗而获得满意的效果。
  和士秀与英国人的友谊,还可以追溯得更早。1988年秋天,英国女皇的一位堂妹夫慕名神奇的玉龙雪山和雪山下的神医而专程来到丽江。他只身一人骑着单车,穿过叫做“老课”的无人荒原来到白沙,找到了雪山脚下的小诊所。和士秀问明情况后,赠给他足够的雪山草药。女皇的堂妹夫回国后,寄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还邮赠一本《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并说,要赠送一辆高级小轿车。和大夫谢绝了英国朋友的好意,希望对方永远成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1995年11月,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和士秀的专题片。
  今年3月11日,中央电视台在“纪录片之窗”又播出了《和士秀和本草诊所》。于是乎,每天上门求医问病的中外游客以及记者文人,络绎不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哈利姆博士来丽江观光考察,也慕名到雪山诊所登门拜访和士秀,并开玩笑说今后有机会也要学一学中草药。
  和士秀奉行“有医无类,问病不问钱”的信条,有上百次在未收到汇款的情况下,就自费邮寄药品给国外的求医者,树立起一个高尚的中国人的完美形象。
  他对亲属说:“治病如救火,等收到汇款才寄药,岂不把人家的病耽误了?”
  难怪,德国的一家大杂志称和士秀为“中国的白求恩大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