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山东聊城实干兴市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9
第1版(要闻)
专栏: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山东聊城实干兴市纪实
  本报记者 孟扬
  近年来,山东聊城掀起了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京九铁路、邯济铁路在这里构成了“黄金大十字”,四通八达的路网使聊城人渴望富裕的梦想得以延伸,而孔繁森故里的光荣,更使这里的党员干部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几年间,城市面貌改善了,经济增长加快了,干部威信提高了……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已渐渐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鲁西船尾扬起来
  采访中,一位聊城的同志指着山东地图形象地说,若把全省经济比作一条龙舟,东部是船头,聊城等西部地区是船尾。如果船尾不能扬起,山东经济之舟就不能快速航行。聊城必须加快发展。言谈间,正视现实的使命感、励精图治的责任感溢于言表。
  人们不会忘记,1998年初,在撤地设市后的聊城市首届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5年内,要“加快发展跨入全省中等行列,从严治党塑造人民公仆形象”,从而拉开了聊城新一轮奋斗的序幕。“借京九、学繁森、抓机遇、兴聊城”,成为550万聊城人的目标。
  短短的两三年间,在工业基础并不雄厚的土地上,一批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企业迅速壮大,带着勃勃生机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形成了机械、化工、造纸、医药、食品、电力等六大支柱行业。高唐时风集团在国内农用车市场独占鳌头,产销量名列前茅,并先后兼并了9个企事业单位,去年实现利税2.62亿元,在国内同行业居第一位;东阿阿胶集团已开发出8个大类4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8000吨,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工艺装备最先进、质量最佳的阿胶生产企业;临清第二色织厂产值、利税连年增长,今年1—8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273万元,已成为“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
  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几年来,聊城开始了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艰苦历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成为贯穿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199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7.25亿公斤,连续7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蔬菜面积达216.74万亩,食用菌总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占全国食用菌种植面积的1/4。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出阳谷,过茌平,访临清,听到的是共同的心声,要想尽快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只有付出更多的汗水,实现跳跃式发展。
  楷模故里漾新风
  孔繁森是聊城的骄傲,庄重肃穆的孔繁森纪念馆就坐落在市区最美丽的东昌湖畔。孔繁森是聊城党员干部心中的一面旗帜,他使人们对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论述有了更加直观真切的认识。
  聊城把“学繁森”作为一种机遇。对此,市委领导解释说,学习孔繁森不仅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净化,更重要的是,他所说的“带领群众致富是我们的天职”,正成为聊城党员干部切实的行动。“我们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必须自觉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市委书记张敬涛的肺腑之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年,市委、市政府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作为工作重心,从减轻农民负担、帮助群众致富、化解干群矛盾这些老百姓关注的“揪心事”上寻找突破口,实实在在、认真细致地为群众谋利益。市委书记夜访搬迁户,听心声讲政策被传为佳话;市长每年承诺并认真兑现办好的10件事,让群众得到实惠。
  有一个时期,聊城农村上访量明显增加。为摸透实情,市委抽调了28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41个乡镇、1794个行政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镇冗员过多、部门重复设置、农民负担过重是引起农民不满的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聊城市大刀阔斧地改革了乡镇机构:撤销管理区,实行党政领导包片制。全市清理清退乡镇临时工1.5万人,分流机关干部职工3311人。全市农民年人均减轻负担10余元。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还注重以制度加以约束,完善民主评议及监督机制。全市各级机关普遍落实了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等措施,并开展了评选“十佳公仆”、“十佳单位”的活动。
  豪情书写新篇章
  登上矗立古城中央的光岳楼,举目四望:湖水环抱的老城古韵典雅,绿柳绕堤;隔湖而建的新城高楼林立,生机盎然。新城、老区形成对比又融合于一体,既展示着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显示着新城蓬勃向上的朝气。  聊城市委书记张敬涛认为,1993年以来,聊城真正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1995年至今,聊城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
  聊城变了。4.2平方公里的东昌湖清澈宁静,环湖草坪绿化带披绿挂翠;道路拓宽了,街灯明亮了,低矮的平房消失了,美观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为做活“江北水城”的水文章,市里投资2亿多元,建设千亩湖滨公园、古运河风景区和徒骇河游览区。今年“五一”,聊城首次迎来旅游热潮,城中有湖,湖城相映的胜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与京九铁路、济邯铁路、济聊馆公路相配套的公路网的建设,以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了聊城的发展环境,为聊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999年9月,聊城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聊城经贸洽谈会”,迎来了53个国家和地区的1230多位来宾,共签约投资项目104个,总投资26.2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亿美元。
  新思路打开了新天地。聊城人眼界开阔了,多了自信,多了清醒。他们勾画着工业、农业上台阶,依托历史名城,建立以旅游、商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使地处三省交汇之地的聊城成为鲁西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的远景,决心敞开胸襟走向世界;聊城地处东部与中、西部的结合点,应该成为东部向内地辐射的窗口,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