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十年前同为小康村 十年后光景各不同 东常村:富而思进无止境 孔匠村:坐吃山空没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29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十年前同为小康村 十年后光景各不同
  东常村:富而思进无止境
  孔匠村:坐吃山空没出路
  本报太原10月28日电 记者安洋报道:10年前曾是比翼双飞的两个小康村,如今,一个人均收入4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个则负债累累,沦为贫困村。目前,山西省晋城市正用这个事例在农民中进行富而思进的讨论。
  东常村和孔匠村是晋城市泽州县条件相似的两个村,他们依托煤炭资源做文章,两个村的人均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1989年相继成为晋城市的小康村。
  面对小康村的荣誉,东常村没有丝毫懈怠,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投资70万元办起煤球厂,变挖煤为煤炭加工;组织全村200名妇女办起手工艺刺绣厂,与外贸部门签订了长期合同;还开垦荒山500亩,栽种元宝枫、梨枣、侧柏等名优树种。这一系列的举动,使农民的人均收入连续两年超过了4000元。他们还利用集体积累资金,进行旧村改造,建设生态园林化的新农村。现在,东常村的农民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水暖电齐全的新房,村中大路小径绿树成荫,房前屋后花草成丛。
  当初比东常村致富早一步的孔匠村却每况愈下。村里不是根据村情和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创业,而是忙于一些“面子项目”。随着原煤市场的变化和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该村收入锐减,“面子工程”更使他们的外债高达370万元。
  谈及这两个村的变化,东常村的党支部书记常买肉说:“党的富民政策要通过咱们不断的创造和劳动来体现,富而思进是没有止境的,不进就连原来的饭碗也没了。”孔匠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张永林坦言:“坐吃山空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会把这作为动力,三五年后让孔匠村变个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