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畅通工程”的指示灯——写在上海第2000个路口交通信号灯开通使用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01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特别报道

  “畅通工程”的指示灯
  ——写在上海第2000个路口交通信号灯开通使用之际
  孙国富
  2000年10月底,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向上海市民宣布:全市第2000个平面交叉路口交通信号灯开通并投入使用。至此,上海投入使用的由交通信号灯控制车辆通行的路口数量已达到2000个,其中信号灯超过17700组。
  据交通工程专家评估,在上海实施“畅通工程”活动中,上海交通信号灯及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无论其数量、质量和包含的科技含量,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信号灯上海交巡警总队注入科技含量
  1982年,上海提出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邀请外国专家来沪考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作为一个主要问题提了出来。澳大利亚专家建议将其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悉尼交通自适应协调系统”,无偿赠送给上海。1986年3月21日,上海正式引进的这套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这就是全国第一个区域自适应控制系统(SCAT系统)。
  在这套系统中,采用区域控制技术。对应于不同的交通流量,事先做好各类交通模型和相应的控制参数,储存在计算机内,并按采集的交通数据,选取最适用的交通控制参数。
  在上海中心区域一些路口停车线以内的机动车车道上,地面上微微隆起的一长条窄窄的柏油带,下面埋着大量的检测线圈,这成为SCAT系统的“耳目”。车辆一旦驶入到线圈感应范围内,线圈马上将“信息”传给地区控制中心,而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计算机处理,并将合理的绿信比配置传给路口信号机,由信号灯指挥车辆有序行驶。
  中山北路沪太路是上海内环线北面的一个主要交通结点,日流量基本呈饱和状态。在未纳入SCAT系统管理前,道路拥挤不堪,尽管有民警指挥疏导,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1995年,上海交警总队将该路口纳入了SCAT交通控制系统,路口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的4个冲突点减少到0,车辆各行其道,路口畅通、安全,秩序井然。
  信号灯高科技中含有交警的心血和服务意识
  交通控制系统要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为当前正在实施的“畅通工程”服务。为此,上海交巡警总队交通科研人员深挖潜力,在信号灯上“做”足文章。根据上海的实际道路情况,科研人员不断增加信号灯的种类,除传统的红黄绿灯(三色灯)外,还开发研制了通行或禁止的箭头指向灯;通行或禁止的非机动车转弯信号灯;可变车道车道灯;行人信号灯等。另外,根据各个路口以及相关区域的车流情况,在信号灯相位调换次序上发生改变。在一般情况下,通常是路口先允许左转弯车辆通行,然后是直行车辆通行,在上海中山北一路中山北二路口的信号灯相位次序正好相反,该路口及相关区域因此而井然有序。其次,不断增加信号显示方式,如增加了红、黄灯同时亮;红闪或黄闪。这样有利于提醒驾驶员安全行车,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同时又有利于交通事故的依法定责处理。
  目前,上海投入使用的SCAT系统有1个中央控制中心,9个地区控制中心,控制全市700个路口的信号灯,并埋设路口检测器共2753只。
  信号灯成为交巡警总队高科技人才施展舞台
  一套先进的设备投入运行,如果没有必要的保障和维护,那么所体现出来的高效率就会“短命”。同样,上海的交通信号自适应控制系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SCAT系统的700多台信号机的硬件设备,市交巡警总队委托上海宝康电子控制有限公司全天候24小时负责修理排除故障,并且与该公司建立了联系“直通车”,只要接到报修电话,他们便在2小时之内赶到现场,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设备完好运行。软件部分以及信号调试配置等则由交巡警总队科研所和路政设施处的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对于国产信号机的维护,各区交巡警支队都有相应人员负责日常保养调试和维护。
  进入90年代以来,上海的道路建设飞速发展,截止到1999年,全市道路总长度达6829.35公里。为加快道路交通管理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上海市有关部门将新建改建道路必须配齐交通管理设施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上海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张惠明经常亲临交巡警总队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交通设施的经费问题,从而使上海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信号灯配置的经费得到了有力保障。
  上海在信号灯的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交通工程、计算机、通讯方面的专家、工程师,形成了一支雄厚的科技队伍。通过引进SCAT系统,现任上海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长、高级工程师王济民带领科研人员数次赴澳大利亚学习先进技术,回国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消化改进了SCAT系统,使之更适合上海道路交通的特点,发挥更大的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