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油价上涨带来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02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热点观察

  油价上涨带来什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苑春强
  一段时间以来,石油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油价在每桶30美元的高位上下浮动,产油国外的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油价上涨的冲击。美国、欧盟、东盟等纷纷聚会商议对策,有的已经付诸行动。当前人们主要关心的是:这一轮油价上涨缘何而来?会持续多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此外,“新经济”能否承受传统石油冲击的考验?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看法。
  本轮油价上涨多由短期因素所致,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产油国、跨国石油公司和国际投机资本是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三个重要环节。从这几个因素综合分析,短期内油价还会维持在高位,但长期来看没有大幅上涨的空间。
  这次国际市场上油价的变动呈现出相当明显的周期特征。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防止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欧佩克国家曾经三次增加产量,加之陷入危机的发展中国家需求不足,使得油价逐步从每桶20美元下降到10美元左右。1998年年底,为改变油价低迷的局面,欧佩克国家开始认真执行限产保价政策,油价随之一路上扬。1999年后,世界经济好转,尤其是东亚地区在经济复苏后,对石油的需求高涨,而眼下发达国家又即将进入冬季的用油高峰期,这些因素可以看成是造成油价居高不下的“基本面”。
  和以前的石油危机相比,这次油价上涨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这突出表现在国际投机资本和跨国石油公司的影响上。在石油期货市场,真正的需求方只占市场总量的三成,其余都是套利者人为造成的“虚拟石油”,估计石油投机资本已经达到四五千亿美元以上的规模。投机资本利用石油市场的周期变化,大肆抬高价格,待油价下跌后再平仓获利。目前的高油价中,有相当比重是国际投机资本炒作所致。此外,跨国石油公司降低生产能力,也助长了国际市场上油价的攀升。跨国石油公司和其它产油国的产量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它们的举动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今年上半年在油价高高在上的“大好形势”下,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总投资却比1999年上半年下降了近20%,全球最大的10家石油公司的产量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从历史上看,石油工业有大起大落的特点,如果投资太多,则容易造成生产过剩,这是跨国石油公司不愿增加投资的重要原因,他们担心1998年石油价格暴跌到10美元的情景重演。这种追求短期盈利率的限产策略,其结果就是油价的居高不下。
  为平抑国际市场的油价,欧佩克国家作出了增产的决定,但是这一措施在短期内不会产生很明显的效果。首先,石油供求链条由多个环节组成。增产的石油从开采、装运、提炼最终到达真正的消费者,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会立即形成市场力量。其次,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炼油业普遍降低了生产能力。炼油能力的不足已成为真正的“瓶颈”。最后,从需求方面来看,需消耗大量石油制品的冬季取暖价格弹性很小,巨大的需求量继续支持油价上升。据此,国际市场的普遍反应是欧佩克增产不会使油价大幅下降。但是可以预计,随着石油消费旺季的结束,以及增产原油供应的不断到位,油价的下浮在所难免。
  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不利:各国普遍面临通胀压力;金融危机过后的亚洲各国经济恢复难度加大;发达国家担心油价上涨影响美国经济软着陆,从而引发全球连锁反应。但是,此番油价上涨不会形成另一次“石油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也不大。
  高油价给世界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表现在通胀压力上升。根据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字,石油价格每提高10美元,并且持续一年的时间,那么发达国家的经济将下降0.25%,通胀率则上升0.5%。在美国,以能源价格上涨为主要推动因素,今年前7个月的通胀以年率计已接近4%,比去年提高了1.3%。在欧元区,由于油价上升,同时进口石油要用比价较高的美元来购买,面临的通胀压力也很大。通胀率上升反过来又拖累了本来就疲弱的欧元,近期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一度跌破1:0.85的水平,欧洲中央银行为此不得不联合美日在国际市场上采取行动支持欧元。在亚洲,日本由于日元坚挺,对油价的承受力尚可。印尼、菲律宾的通胀率则已达4.5%以上,给货币的贬值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各国为控制通胀纷纷提高利率,这将减缓世界经济的增长势头。目前为止美欧已分别连续6次提高利率,这意味着收紧资金,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减速效应。近来各国际机构已普遍调低了对美欧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高油价对通胀的影响事实上是双刃剑,通过这种变相的“石油税”把民间的潜在购买力吸收上来,对希望经济减速的当局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容否认的是,美欧提高利率将使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汇市和在国际市场的融资能力受到相当大的冲击。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需要稳定、宽松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美欧利率的提高无疑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恢复增加了难度。此外,东亚总体上属石油进口区,油价上涨降低了生产性资金投入,这将使其经济恢复更加步履艰难。据预测,2001年亚洲总的石油进口额将增加200亿美元。
  而发达国家则担心,油价上涨会影响美国经济的软着陆,从而引发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已经发出警告,认为高油价是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隐患之一。但和以前石油危机时相比,“新经济”下的产业结构正超越高能耗模式,信息产业等高增长产业对能源的依赖性都不大。如美国现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耗能源只有1973年的40%。据统计,目前石油消费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80年代的7%下降到1.5%,由石油涨价直接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是,从美国方面来看,其关注油价的态度还是相当谨慎的。一方面,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相当紧张,需要提防工资和物价互相推动的螺旋式通胀。另一方面,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以及过低的储蓄率也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美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常项目赤字已达到创纪录的1060亿美元。如果石油价格上涨使这两个指标进一步恶化,导致美国股市大崩盘,国内的“股票账面消费”就会下降,随之国际资金流向发生逆转,那才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威胁。这是石油冲击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美国对此不得不防。
  从石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看,有待关注的是:第一,会不会造成发达国家“核心通胀率”(不包括能源价格)的上升;第二,产油国手中的利润是否再回流到世界市场中去;第三,西方国家会不会再次提高利率;第四,国际金融市场是否会发生资金流的变动。
  围绕油价上涨的斗争反映出各方既抗衡又协调的利益关系。面对新一轮油价上涨,各利益集团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不希望打乱现有国际经济秩序、出现全球经济衰退。这充分体现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既激烈斗争又相互协调的复杂关系。
  围绕原油价格上涨,欧佩克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对立情绪加剧。欧佩克国家在油价上涨中获利不小,但出于自身长远利益考虑,必须为油价适当定位。历史上油价频繁波动,“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局面使欧佩克国家也吃过苦头,它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能使其获得稳定收益的做法。但是如今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只占全球产量的40%,自主定价的地位已不像70年代那样稳固。欧佩克内部的强硬派坚持高油价,这固然使产油国获得一时之利,但石油价格越高,能源结构的重组、替代产品的出现就越迅速。如果石油定价过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和需求下降,产油国利益也将受损。欧佩克国家的有识之士对此很清楚,这也是它们尽力使石油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的一个内在原因。
  发达国家面对油价高涨虽然不断发出呼吁,但油价上涨使西方国家经济承受的压力并不大。他们手中的牌也并不少。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当前的油价只是1981年石油危机时的1/2,比1990年也要低1/3。如果要形成和70年代同样程度的危机,则油价要上涨到70美元一桶。和前两次石油危机时期比,目前全球以及西方国家的通胀率并不可怕,欧洲央行的通胀调控目标只是2%。另外,由于提高石油使用效率,发展替代能源,以及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等原因,发达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使其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目前来看,西方国家还只是向欧佩克国家施压,并未在其本身的政策调整上有多大动作。英国已经表示,不会降低燃油税。
  应该看到,在最终消费者为每桶石油付出的价格中,消费国的各项税收占去了很大一部分。最近20年来,发达国家的燃油税率增长了330%。据此,欧佩克国家认为,对于自己应负的责任已经作到了仁至义尽,剩下的平抑油价的文章应交给发达国家去做了。
  压题照片:9月28日,愤怒的卡车司机在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前排起长龙,抗议油价上涨,要求政府降低燃油税。(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