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英国人冷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03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英国人冷漠?
  史宗星
  “英国人太冷漠!”在最近英国文化委员会对12国游客进行的民意调查中,多数人发表了这样的看法。一位来自墨西哥的游客抱怨说,当他在街上向英国人微笑时,对方从来不作回应。一位巴西男子气愤地表示,要热情的巴西人在这样一个从不向你打招呼的国家里久住,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初到英国的外国人,确实会产生这种印象。笔者初来伦敦那几天也有同感。在地铁和公共汽车里,人们总是静静地坐着,不看别人也不与人交谈,而且只要有可能就不会与他人相挨而坐;在大街上,即便只有两个人迎面相遇,对方都不会看你一眼,更不会道一声“Hello”;同住一条街上的邻居,见面可以不打招呼;同乘一部电梯,也可以互不理睬。
  英国人的这种风度令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甚感迷惑和不知所措。不跟他们打招呼吧,觉得不近常理;主动地表达热情,又怕被人家认为冒失。他们身上似乎有那么种傲劲,让你不敢靠得太近,甚至恍恍惚惚地觉得“日不落帝国”的影子若隐若现。
  然而,当你住了下来,和英国人打起交道,又会觉得他们还有另一面:办事非常认真,待人的热情不比别国人差多少。
  一天,我去办居留手续,出了地铁站口,不知警察局在什么方位,问了几位过路人,都说不知道。天下着雨,刮着风,雨伞撑不住。情急之下,我进了一家书店。店主见来了顾客,忙打招呼。我说我不是来买书的,而是问一下去附近的警察局怎么走。店主看来也不知道警察局在哪里,急忙从柜台抽屉里找出一本地图,翻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我带到门口的台阶上,一边用手指点着,一边告诉我往哪走,怎么拐。当我向他道谢时,他却提醒我把雨伞撑好,并说我带的这把伞对付不了英国的天气。
  又有一天,我去外国记者协会办记者证,是一位名叫莎拉的女士接待的。第一次和英国女人打交道,我是格外小心。她把我领到一张桌子旁,让我坐下,然后拿来一份表格要我填。她知道我是第一次填英国的表格,一项一项地告诉我该怎么填。填好后,她看了一遍,说我填得好,英文字也写得秀气。这是我来伦敦后最开心的一次经历,倒不是因为她夸了我几句,而是我发现她和我说话时总带微笑。面对一位陌生的外国人,原来英国人也会以笑相待,而且笑得很自然,很得体。
  出了记协的楼,我去了外交部,那里有个名字叫“伦敦记者服务”的机构,新来的常驻记者都需到此报到。在接待室,道明来意,一位女士拨了电话后把话筒交给我。电话里立刻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你好,我是托尼。”我说我是人民日报新派来的记者。“噢,是史先生!”我很惊讶,还没见面他怎么就知道我的姓名!我说我现在在接待室。“我马上就来。”托尼来了,把我的手握得很紧,一眼就看出他是个热心人。我们交谈了一会,他把一个文件夹交给我,里面有英国各机构的电话、地址和联系人,还有一本专为外国记者印制的生活和工作指南小册子。“以后有什么需要和困难就找我。”握别时,托尼说了这样一句。当天下午回到住处,见托尼发来一页传真,说今天会面很愉快,但忘了要我的E-mail,要我尽快告诉他。我立即回复。从那天起,我的E-mail里不断收到记者活动通知和由外交部发布的新闻。
  本文题目上有个“?”号,在讲述了很有限的几段经历后,我还不能作出“Yes”或“No”的判断。据在伦敦住了多年的华人讲,英国人的性格确有些特别之处,彬彬有礼中常透出点傲气,这是英国作为岛国的地理环境和当年“日不落帝国”的那段历史造成的。老舍先生曾下过结论,说“英国人不是好的朋友,但是好的同事。”我不知道日后同莎拉、托尼能否成为好朋友,但第一次见面让我有种预感:我们今后的合作会是愉快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