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引黄闸后济津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06
第4版(要闻)
专栏:特写

  引黄闸后济津情
  本报记者 宋光茂
  11月3日,记者来到山东省聊城境内的位山引黄闸——引黄济津的源头。只见坝顶闸室内,16台通过电脑控制的起闭机将8座巨型闸门抬起。闸前是滔滔黄河,闸后是进入鲁西大地、流经河北、最终进入天津的“小黄河”。
  据介绍,“小黄河”目前分流了黄河山东段近1/3的流量,超过90立方米/秒。专家估算,10亿立方米引水中的泥沙沉淀有1000万立方米;“小黄河”绵延奔流580公里的途中,有23公里的激流冲沙段及7公里长、500多米宽的沉沙段。
  在引黄闸后悬挂着“发扬龙江风格,造福天津人民”的大字标语,它体现了当地人民对引黄济津工程的大力支持。正如聊城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唐佑乾所说:“引黄闸的背后,是聊城人民的奉献。”
  自从9月12日接到引黄济津的通知后,当地立即进行河道清淤、修复水渠、修筑沉沙池等项工程,短短一个月内具备了通水条件。沉沙池通过的陶城铺、阿城东、阿城西三个村庄,农民含泪刨掉了8000多棵硕果累累的果树,3000多亩尚未成熟的花生为水让路。这中间,没有出现一家“钉子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