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国务院新闻办在珠海举行记者招待会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航空航天事业新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07
第2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新闻办在珠海举行记者招待会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航空航天事业新发展
  本报珠海11月6日电 记者赵京安报道:在今天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用航空航天》的报告,公布了中国政府民用航空航天政策。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报告中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航空航天工业置于重要的地位加以重视。经过50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在航空航天技术的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航天以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造福人类为基本原则,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方面为世界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了16种类型、47颗卫星。中国的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已逐步形成系列。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类型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63次发射,总的成功率达到90%。自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中国还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并顺利回收。
  面向21世纪,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和鼓励航空航天事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航空航天工业的新发展。中国政府的民用航空航天政策主要包括:
  支持航空航天领域的预先研究和技术基础建设,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个领域的技术基础建设,继续保持中国航天的发展势头。加强航空民用发动机技术研究,在部分关键部件上取得技术突破,有重点地开展机载设备和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为进一步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鼓励和支持航空航天企业以追求项目的商业成功为目标,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全行业优势,优化分工协作。促进空间技术及应用实现产业化。引导和鼓励航天科技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运行机制,以通信卫星和卫星通信、运载火箭为重点,分布实施,推进空间技术及应用产业化进程。
  针对航空航天活动投资大、风险大、技术密集、系统复杂等特点,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系统质量,降低系统风险,提高综合效益。
  鼓励航空航天工业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改进和改型。
  采用“优先安排”、“积极支持”、“适度发展”和“跟踪研究”四种不同方式合理部署各种航天活动,推进中国航天的“211”工程建设,即形成卫星公用平台和新一代运载火箭两个型谱;建成天地一体化的综合卫星应用体系;实现空间科学、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计划,实现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继续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国外民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工作,不断扩大转包生产的品种和规模。鼓励企业发展成主要供应商或唯一供应商,积极开拓小份额风险合作领域。
  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50—70座级新型涡扇喷气支线客机,争取用6年左右的时间提供用户使用。
  关于民用航空航天的国际合作,栾恩杰说:面向21世纪,中国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民用航天的国际合作:
  支持联合国系统内开展的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多边和双边国际合作。重视亚太地区的区域性空间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区域性空间合作。支持利用中国成熟的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技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合作,为合作国家提供服务。鼓励中国航天企业在平等、公平、互利的原则下积极参与国际航天商业发射服务。
  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工业企业和高等院校,在国家航天行业管理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支持开展地球环境监测、空间环境监测、微重力科学、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等研究领域,特别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空间生物技术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国内单位开展单项技术合作、技术咨询、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国际技术合作;鼓励国外合作伙伴参加新支线飞机项目的开发,支持国内企业积极参加国外民机风险合作项目;鼓励国外企业在飞机、发动机部件、机载设备以及小型飞机、直升机和发动机等领域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同国内企业进行联合开发或合作生产;鼓励民用飞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并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签定双边适航协议,促进国产民机进入国际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