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黄冈专区各农业合作社是怎样改进劳动组织和劳动计算方法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04
第2版()
专栏:

让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秩序地投入生产
编者按:春耕播种季节已经来到,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就要开始进行紧张的集体劳动了。在春耕生产中,怎样把劳力调配好,使生产能够有秩序地进行,这是所有农业生产合作社——特别是去冬今春新建立起来的四十万个合作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几年来建立合作社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初次进行集体劳动的时候,都曾发生劳力调配不当或干活“一窝蜂”的混乱现象;结果集体经营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生产遭受很多损失,社员群众也不满意。经验证明,互助组发展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分散经营变成了集体经营,生产方式变了,管理生产、组织劳动的办法必须随之改变,必须实行生产上的责任制度。为了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解决劳动组织的问题,使正常的生产秩序能够很快地建立起来,做好春耕播种工作,我们准备陆续发表一些文章和通讯,介绍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责任制的经验。
黄冈专区各农业合作社是怎样改进劳动组织和劳动计算方法的
黄大全
湖北省黄冈专区在一九五四年春,新建了二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连原有的三个老社,一共是二七三个社。这些社经过一年来的工作,大部分在劳动组织和劳动计算方面,逐步有了改进。据统计,全区除少数小社未实行包工制外,实行短期按活包工的有八○个社,实行季节包工的有一五○个社,实行包工包产的有三个社。一
当社初成立的时候,社干部没有经验,仍然是以领导互助组的方法来领导农业社。做活是采取天天临时统一排工的办法。这就使社长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社员干活盲目混乱。计算劳动是采取“死分活评”的办法,全体社员夜夜在一起评工记分。这样不仅难于评得公平合理,而且使社员疲劳不堪。结果产生了严重的“窝工”现象,干活赶不上生产需要,社员劳动情绪逐渐低落。这种情况,说明互助组组织生产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农业社这个新的组织形式了。
那末,采用什么方法,才能适应农业社这个新的经济组织形式,才能把农业社的劳动组织得合理,以便克服“窝工”和混乱现象呢?从黄冈地区来看,实行“劳力分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劳力分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生产需要,把劳力临时分成几个小组、把田地临时划分几个耕作区。另一种是根据社员的居住、社内骨干分子的分布等情况,把劳力编成几个固定的生产组
(或队),再根据各组的劳力情况(一般是按“底分”计算),划给固定的耕作区。前种情况,是上十户的小社采用得多;后种情况,是二十户以上的大社采用得多。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发展。
实行劳力分组、土地划片以后,加强了生产组长的责任。社长忙乱,社员干活混乱的现象克服了,“窝工”的情况也少了。可是,在分组干活中,组和组之间常闹意见,主要原因是劳动计算不公。因为这时各组互不了解生产情况,而评工记分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组自己进行“死分活评”,就难免发生偏高、偏低的现象。结果“死分活评”的办法流于形式,每天基本上是按各人的“底分”记分。这样劳动计算不公,就严重地影响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而且因为做轻活和做重活记分一样,所以社员都争着做轻活,不愿做重活,愿做干活,不愿做湿活。组和组之间则互相观望,甲组怕乙组上工迟,乙组怕甲组收工早。为了监督别组的行动,有的组还特意派人到山上去放哨,看到别组收了工,他们也就随着收工。
从以上情况看来,在农业社实行了“劳力分组”之后,如何随着改进劳动计算,是一个主要问题。二
为了解决组和组之间劳动计算不公的问题,有些社曾经采用过一些“头痛医头”的办法。如限制各组的评分,最多不许超过十分或十二分;把分了的生产组又合拢来等等。这些办法不能解决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社的成功经验证明:必须在“劳力分组”的基础上,实行包工制。只有采用这种经营方法,才能适应互助组转社后的新的生产关系。
实行包工制,是从“短期按活包工”开始。这是包工制的初级形式。它的特点,是由社里把某一件农活,定出质量标准,以固定的工分包给各生产组耕作。这件农活做完了,如用的工少于社里所包的工,多出来的工分仍然归给这个组;如用的工多于社里所包的工,多用的工社里不再给工分。
实行了“短期按活包工”,初步贯彻了“多劳多得”的原则。许多社的生产组,都根据社的生产定额、对社员初步实行了“按劳计酬”,具体办法是:能够包给个人的活就实行个人包工,“按件计工”;必须“集体包工的活”,就在“集体”中实行“按件计工”或“死分活评”;不能“包工”的生活,就由小组内实行“死分活评”。这样一来,组与组之间存在的劳动计算不公的问题,就初步得到了解决。
实行“短期按活包工”,改进了计算劳动日的方法,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就大大地提高了,妇女也都积极出来参加生产。农业社的劳动效率因此提高了。这样,一方面缩短了做活时间,从时间上抢住了火色;另方面又余出更多的劳动力,来进行多种经营,增加收入。
“短期按活包工”的优点,是做起来比较简单,容易包得准,社员好接受,适宜于初建社时采用。缺点是包工时间短,三天两天一包,社干部要耽误很多工。这个问题,一般要在社里取得了“短期按活包工”的经验之后,实行“季节包工”才能解决。三
“季节包工”,是“短期按活包工”的发展。黄冈地区多数社在取得了“短期按活包工”的经验之后,一般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在具体贯彻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时间定得短些,如割麦插秧作一季、薅田锄草作一季,秋种秋收作一季;一种是把时间定得长些,从割麦插秧起、一直包到割谷。
“季节包工”的实行,解决了社干部误工多的问题,但各个生产组长(或队长)管理生产的责任就加重了。因此,如何帮助组长解决组的领导问题,是实行“季节包工”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根据各社的经验,要帮助组长解决好三个问题:①作好短安排。组长对一段一段的生活,要有计划,心中有数。浠水县饶兴礼农业社提出了“抓三头”的方法,把作好短安排具体化了。所谓“抓三头”,就是抓生(产)活,抓时间,抓社员自报劳动日。抓住了这三头,就做到了社里有计划,组(队)里有计划,社员也有计划。这样,就把社的生产和社员的劳动紧密结合起来了。②根据生产需要,按社员特长排工。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窝工”,一方面又能发挥社员的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③进一步作好劳动计算。在严格地执行“按件计工”、“死分活评”、和两者相结合的“按劳计酬”原则的过程中,要注意包给社员的几种生活中,对重活、湿活、苦活,予以照顾。办法是把生活分等,如打泥是重活,应为一等工,一个劳动日记十分;锄麦是轻活,为二等工,一个劳动日九分等等。
不能保证做活质量,或是质量不平衡,是实行“季节包工”后,组和组之间的主要矛盾。各社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除了对社员进行教育之外,还制定了田间管理责任制和检查评比的制度。这些办法,对保证质量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各社的实际情况也表明:在“季节包耕”中,做活的质量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是实行“包工包产”。四
“包工包产”,是包耕制的高级形式。黄冈地区三个社试行的结果证明,它能够加强社员对生产的责任心,解决做活的质量问题;并能消除组和组之间的隔阂。浠水县饶兴礼社,在包产前提出每亩田上一百六十担粗肥,第五生产队说这个要求高了;可是包产后,五队的社员不但不再说高了,而且还在社的要求下,每亩田增加了二十担肥。田岸上的豆儿,前一年无人过问;去年包了产,因受雨害,就曾补种了三次。
他们“包工包产”的办法是分季包,即秋收作物作一季、晚秋作物作一季。秋收作物分稻谷、棉花、杂粮,晚秋作物分二季稻、再生稻、荞麦、泥豆。每种作物的田地,都是首先按照土质、水利、阳光等条件,划分成若干类型,进行站队;再根据各类田、地在本社现有技术条件下所能发挥的潜力,进行定产。个别潜力较大或较小的田、地,就抽出来个别评定。然后根据产量订出技术措施,即把质量要求定出来。最后根据质量和用工数量订出所需的工分。
在“包工包产”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包得准确:既要发挥每丘田地在目前情况下所能发挥的潜力,又要防止发生盲目把产量订得过高的偏差。因此,定产的工作更要特别注意走群众路线,并且要注意和各组(队)的本位主义思想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包得准。
此外,对超过定产指标的生产组,要规定超产奖励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社获得增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