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蓄势待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2-01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经济蓄势待发
  赵文斗
  9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长期不景气之中,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日本在急剧变化的国际环境中经历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进行了重大甚至是痛苦的调整过程。经过十年的结构调整,日本经济正从长期低迷状态缓慢走上复苏轨道。可以预料,到2002年前后,日本经济可以进入2%以上的经济增长期。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废墟重建、高速增长,80年代达到新的顶峰,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5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9万美元以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日本模式”亦曾为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效仿。那时,日本的《经济白皮书》向全世界宣布,今后乃至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只能是由美国、日本和德国来共同领导。一些经济专家提出以日本为头雁的“雁阵模式”。
  90年代,美国经济实现了连续8年以上的强劲增长。美国主导了国际资本大流动的方向,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国债、股票、期指、外汇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在内,吸引了世界大多数的流动资金,其开放的政策,也吸引了大量海外直接投资,美国赚了世界投资者的钱,又到全世界去赚钱。然而,日本从1990年开始却背上了泡沫经济破裂的沉重包袱,国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生产过剩,失业人数增加,企业纷纷倒闭,出口下降,海外投资收缩,经济陷入凄风苦雨之中。
  结构失调三过剩
  日本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三个过剩”,即债务过剩、设备过剩和雇佣过剩。在“三个过剩”下,日本经济长期在谷底中徘徊。一方面,大量资金积压,金融机构患了不良债权恐惧症,有钱不敢放出去,而处于资金困乏中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想贷款又贷不到,尽管利率极低,货币供应充足,但设备投资和企业流动资金却呈紧缩状态,经济出现了从未经历过的滞缩。
  为解决“三个过剩”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治理措施。1.积极的财政政策。每年以紧急经济对策的形式,拨出大量财政预算用于公共事业投资。从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用于公共事业投资的财政资金少则6万亿—8万亿日元,多则高达13万亿—18万亿日元,所需资金的不足部分依靠大量发行国债来补充;2.连续放松金融限制,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量的缓和”的货币政策;3.实行零利率的利率政策,积极干预外汇市场,放松股票、债券市场对外资的限制;4.为促进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并购和重组,奖励和支持企业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投资;5.动用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实行职业培养等再就业政策,等等。
  企业重组强强联合
  日本电子产业集团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说,日本经济真正的活力在企业。日本政府和经济学界,历来重视扶植企业发展,日本企业也在激烈竞争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企业个性。
  9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两大变化,一是知识经济出现,高新技术形成了新的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二是国际资本的全球大移动。这是日本始料不及的。美欧国家早在1986年之后就开始了跨国界跨行业的金融大改革和世界规模的企业重组。面对美国高科技产业朝气蓬勃的发展和美欧发生的金融大改革,日本终于痛下决心,从去年夏天起,开始了全面的金融大改革和大企业重组。
  日本的金融大改革和企业重组有两个特点。一是突破口选得准。从日本的企业结构看,占全国企业数量不足4%的企业集团生产着全国80%以上的产品,六家大垄断财团控制了日本经济60%以上。组成六大财团的核心企业是三菱、住友等大型的银行企业集团。从1990年10月开始,日本动用9万多亿日元向15家国家级金融机构注入资金,成立了专门机构和过渡银行来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到去年3月底,15家主要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基本处理完毕,银行恢复正常运营,全国金融形势和金融秩序进入正常和稳定运营的状态。
  二是强强联合。在不同系列的大企业之间搞强强联合,组建世界级超级企业集团。第一次浪潮是日本兴业、第一劝业、富士银行合并,资产规模达141万亿日元,超过目前德国的世界第一大银行的1倍以上。第二次是住友、樱花银行合并,突破了住友近300年的财阀的门限,成为两大财阀之间的强强联合,资产总规模达到99万亿日元,成为世界第二大银行。日产汽车公司则接受法国雷诺公司的改组计划,把领导权交给了外国人,这在日本产业史上是罕见的。
  在此期间,日本政府从政策上引导和支持企业的合并和重组。日本经济经过长期深刻的调整、改革,今天,人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实现高速增长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