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振动两翼 迎风高翔——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4
第1版(要闻)
专栏:

  振动两翼 迎风高翔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王锦鹄
  1990年,山东省实现乡乡通电;1994年,实现村村通电;1996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户户通电的省份。“九五”期间,是山东电力公司向集团化迅速迈进的重要阶段。
  在改革发展中,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主导产业与多种产业两翼齐飞、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1999年,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实现电力销售收入321亿元,利税33.54亿元。今年1—8月,实现多种产业总收入125亿元,利税15亿元。“鲁能”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以电力发展为目标和主业,以企业发展为核心,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主导产业与多种产业协调发展
  “九五”初期,缺电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山东电力受体制转轨的影响,面临着“社会缺电、装机缺钱、发电缺煤、成本上升”的困境,曾有8台机组共253万千瓦在建工程,因缺少资金而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山东电力公司认识到,电力事关国计民生,作为山东省的办电主体,一定要以电力发展为己任。他们从培育和壮大企业投融资功能入手,通过加强银企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利用外资等多种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加快电力建设。1996年,公司与银行合作,先后成立了资金结算中心和资金融通部,当年融资20亿元,建成投产发电机组163万千瓦。他们还尝试利用各种形式吸引外资,近年来实际利用外资20.8亿美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了邹县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使邹县电厂总容量达到240万千瓦。盘活石横电厂存量资产,成立了我国最大的电力中外合作企业———山东中华发电有限公司,装机规模达300万千瓦。控股组建山东国际电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6月30日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近四年中,山东电力新增发电装机506万千瓦,到去年底,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达到1824万千瓦和914.7亿千瓦时。
  电网建设力度加大。1999年建成了山东电网南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今年底将建成东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从而形成山东电网500千伏环网。全省农电事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电气化县已占到60%,均居全国第一位。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现了对89个趸售县供电企业的代管,完成了全部1560个乡镇电管站改革,走在了全国农电管理体制改革的前列。自1998年起,山东省3年城农网建设改造总投资217亿元,其中农网建设改造投资123.68亿元。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把它作为一项“利民工程”,实现“两严格、一统一”(严格规划审查、严格项目管理,统一物资供应)的全过程管理,这一做法,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充分肯定。
  在电力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积极探索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新路子,制定了“双向延伸、两翼齐飞、内外并举”的集团化发展战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公平参与竞争,努力向电力工业的上游和下游产业延伸,把电力主导产业、多种产业作为两翼,面向省内外、国内外发展。
  按照集团化发展的要求,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首先从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出发,实施了燃料、物资、发供电检修、后勤管理等十项专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司集约化管理水平。集团公司所属的专业管理公司完全按市场规律运作,与基层企业建立商业合同关系。燃料管理体制改革后,电力厂燃料成本连年下降。物资管理体制改革后,由鲁能物资公司年初一次性做好设备材料采购计划,实行集中招标订货,同时在全省分片建立物资配送中心,调剂余缺,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
  适应市场经济和电力改革的要求,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积极推进发展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即从过去重点发展电源,转移到重点加强电网发展、强化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加快发展多种产业上来。通过股权收购和资本运营,先后成为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的大股东,控股经营了济南英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拥有“山东国电”和“鲁能泰山”两家上市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多种产业延伸至信息通讯、高科技产业。他们成立了鲁能科技集团,建起了以高科技产业为核心、集产培研于一体的鲁能科技园;组建了鲁能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和鲁能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鲁能信息港”和覆盖全省的光缆网络,构筑了电子商务平台;涉足生物基因工程,与美国合资建设了脐血生物工程项目;积极参股国内著名高科技上市企业,形成了山东电力多种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的鲜明特色。
  在工业实业领域,他们重点建设了鲁能工业园,目前已有6家中外合资企业在此落户。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目前拥有一座年产150万吨的煤矿和两台13万千瓦发电机组的运河煤电综合开发项目已投入生产运营;他们拥有的目前国内最大储量的泰安石膏矿也正在扩大开采规模,并积极进行石膏深加工开发。
  在西部开发中,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也走在前列。他们抓住机遇,捷足先登,积极参与重庆市北部新城的建设开发,成为鲁渝两省市经济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多种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为主业减人增效安置了大量人员,同时吸纳了大批社会待业、下岗人员。到去年底,多种产业从业人员已达5万多人,其中从主导产业分流充实到多产企业的职工19500人,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32%,面向社会接纳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3万余人。
  强化管理,搞好服务,争创一流:企业加快发展的保证和动力
  山东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领导清醒地认识到,越是事业发展,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严”字当头,强化管理。搞企业不能花拳绣腿,必须动真刀真枪,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力公司加强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管理活动,响应国家电力公司的号召,以创建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为载体,坚持标准求高、考核求严、工作求细、效果求实。他们坚持一切以效益为中心,重视加强经营管理,强化内部模拟市场,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突出对成本、利润的考核管理。1998年、1999年,公司材料费、大修费、管理费持续降低。1999年,集团公司直管电厂供电煤耗率363.7克/千瓦时,线损率4.98%,保持了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他们坚持从严治企、依法治企,慎重投入、注重产出,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建设。针对近年来电力市场需求不旺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开拓电力市场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电力销售。1999年,全省发电量比上年增长8.1%。今年头8个月,完成发电量663.6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9.6%。
  为了适应电网商业化运营的需要,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切实加强和改善服务,改革传统的电力营销体制,成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对电费查询、事故抢修、咨询、投拆等业务,客户只需拨打一个免费电话,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为进一步实现电力行业作风的根本好转,从今年初开始,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实施了旨在沟通广大电力客户与电力企业联系的“彩虹工程”。集团公司设立了社会举报奖励基金,花钱要意见、买批评,通过印发“彩虹条”的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电力工作的意见。8个多月来,共发放彩虹条44万份,受理社会举报5600件,奖励1150人次,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振亚有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事业发展需要人才,犹如开掘矿井需要支撑。他们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科教兴电”的方针,自1996年开始全面实施“人才工程”,建立1000名厂处级领导管理人才后备队伍、1000名专家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和2000名高技能操作能手队伍,使每个职工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有成才的机会。这些年,山东电力参加过各类系统培训的职工达10万人次。同时,不断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职工动态管理机制,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适应集团公司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自1998年以来,公司先后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高级研讨班,与中央党校和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举办工商管理(MBA)、动力工程、电力工程、经济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公司还两次送出近百名学员赴美参加MBA研究生班培训。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还建立了开发、培养、选拔、使用、考核、激励相配套的人才管理机制。他们采取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对职工的德、能、勤、绩、学实行量化考核,使职工队伍的结构、素质得到整体优化。目前公司职工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24.87%,比“八五”末提高6.77个百分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