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核电站畔问鱼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核电站畔问鱼虾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南海之滨的大亚湾。面对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年发电逾百亿千瓦时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忽然我们发现,在核电站前的海面上,点点渔舟正在撒下片片鱼网,一艘艘渔船穿梭作业。那景象竟比附近的海域更繁忙。(图一、图二)自以为见多识广的记者们大惑不解:这核电站的放射性为何没有将鱼虾们“放射”跑了?驾驶员李峰师傅笑言作答:“看来你们和我们过去一样不了解核电站,渔民们当初也害怕核电站破坏世世代代赖以生息的海洋资源。其实电站的放射物质完全不会泄漏出来。电站发电六七年了,大亚湾的鱼虾不但比过去多了,而且比附近的海里也多。你看,那条船下网刚刚20来分钟,就起网捕到蟹了。”
这时,大鹏镇东山村渔民李中银的鱼船正好从我们船边经过,船舱里堆放着刚刚捕捉的海螺、鱼虾。他告诉我们,这些新鲜海货上岸就会被抢光。(图三)
第二天我们就此专门请教了核电站的刘锦华研究员。原来核电站排放的冷却水,使大亚湾海水平均上升了1摄氏度,海里的浮游生物因此大大增加,鱼虾就有了更丰富的食料,繁殖速度加快,产量自然增加了。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影报道(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