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从举办亚运看申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4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从举办亚运看申奥
  新华社记者 翟学智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已在18个发达国家举办了24届(因两次世界大战曾停办三届)。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郑重表态,表明开放的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承办好奥运盛会。
  这决心和信心不仅来自综合国力的增强,也来自多次承办和参加世界大赛的经验。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986年8月,当确定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时,当时北京的大型体育比赛场馆除了工人体育场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首都人民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短短四年时间,五六平方公里的亚运村就在原来坟堆漫野的朝阳区大屯乡拔地而起。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昔日亚运村已变成一个巨大的“体育芯”,吸引了来自中国乃至世界的财富。
  10年间,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与亚运村巨变一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直至在悉尼奥运会上金牌总数名列第三。同时,体育设施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北京为例,目前已有体育场馆5000多个,其中可容纳5000人的体育场8个,可容纳2000人的体育场15个。北京市政府近期还计划投资7000万元,新建扩建54个体育场馆。被称为“申奥大道”的四环路明年上半年将全线贯通,届时,运动员从住地到比赛场仅需20分钟。
  在环境方面,北京市政府还将投入45亿元进行污染治理和绿化。这一切都充分说明,10年前北京能成功举办亚运会,8年后,一个体育设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美丽的新北京同样能够承办好奥运会。
  当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硬件“过硬”的同时,还应注意我们的软件也要“硬”。今年8月,国际奥委会派国际乒联前来北京考察,临别之际,国际乒联的官员撂下一句“交警应该会讲英语”而去。这个看似“苛刻”的条件,不仅指出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使我们看清了国民素质应朝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申办2008年奥运会,我们不仅应立足当前,还应放眼未来。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从奥运会场馆到申奥大道建设,从环境绿化到环境监测,从新闻传播到网络通讯保障,可以说商机无处不在。亚运会举办时,健力宝大胆赞助,一炮打响,从而奠定了今天挺进美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饮料企业。亚运村所在地的朝阳区大屯乡,更是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将200余家小企业合资合并,组建成了70个大中型企业,集中服务亚运村建设,从而为这个乡形成建筑、建材等五大产业打下基础。如果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将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前不久,美国施乐公司等企业因赞助北京申奥而被接纳为北京申奥声援团成员,同时,还有不少外国跨国公司正在积极与奥申委商洽赞助事宜。这进一步说明国际社会也纷纷看好和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在历时半个月的采访过程中,当记者问到“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时,许多被采访对象的回答竟是那么一致:发扬亚运精神,争办2008年奥运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