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在大寨做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5
第6版(文学之页)
专栏:

  在大寨做客
  陈宝山
  到大寨看看,是我前半生的一个梦。
  还是在扎着红领巾的时候大寨的名字响亮地出现了。先治坡后治窝,铁肩膀、铁姑娘、鏖战狼窝掌、田林满山岗……她似一颗星,在少年儿童纯朴的心灵上闪烁。这时间啊!漫长到四十年之后的世纪之交,我终于来到了渴望已久的地方。想必前几天曾下过一场小雪,山弯低谷处,还能看得到一缕缕雪的脚迹。七沟八梁一面坡,虽然还没有沟青青、梁青青、坡青青,但虎头山上却是万木成林,松青青、柏青青、脉脉葱茏。
  虎头山是附近诸峰的制高点,我们虽然没有登上山顶,也已经到了大半山腰。此时,背靠青山,极目远眺,山坳中清晰的大寨村,更远处大寨县的全貌,一览皆为小。尽管讲解员指着下面说:“这就是七沟八梁一面坡了”,但展现给你的却是平平的数百亩耕田,未到过此地的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沟、梁、坡的轮廓。小雪过后,山上空气格外新鲜,山亦特别青,天亦特别蓝。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禁令人想起一首小诗:“下山容易上山难,上得山来景更宽。莫说此山无人到,更有高峰在前边。”在这半山腰上,布满了景点,到处写满了大寨当年绿化荒山、修梯田的故事。顺山路蜿蜒而下,我满含泪花深深地向黄河流域的典型的中国农民塑像鞠了一躬,刚上山时,所看到想到的全在脑海中回荡……
  从山上返回大寨村,我们到宋立英家中做客。老人早已在离家门口不远的小广场迎候,见我们来了非常高兴,热情地拉着我的手来到家中。谈话间,她取出珍藏的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着给我看,这里有她几十年奋斗生涯中与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和许多名人照的相……追忆往事,老人神采奕奕,真是英雄不减当年。她始终拉着我的手在介绍那照片,让我心里热乎乎的。从她家中出来,已过午时,听说要在大寨吃饭,我即执意把老人请上。饭桌上,玉米面摊的大煎饼,溢满乡情的饭菜,大寨人热忱待客的深情,胜过了所有的“西餐大宴”。立英大姐称呼我为“小陈”,如久别重逢的亲人拉着家常……忽然有人提议请她在描写大寨的书上题字。立英大姐先是恭谨地谦让,后来还是欣然同意写了起来。众人都围着看,我离着远,但也看到七十岁的老人,写字的手和笔在颤抖,原来不久前她刚做过眼病手术。一个十二岁到大寨村做童养媳,后来成长为党支部委员、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的人,巾帼英雄之路,该是怎样的不平凡。当我接过一本写过字的书,打开一看,“大寨村——宋立英”,只有六个字,十分工整,有形有体。视墨宝,知生涯,往事已成烟云,笔下无愧辉煌,这绝非简单几个字啊!
  立英大姐还送给我们由她自己缝制的一大把鞋垫。细看来,几双小号的上面,分别绣着莲花金鱼、鸳鸯蝴蝶、喜鹊登枝、凤凰牡丹,几双大号的红黄蓝绿颜色不一,由菱形、方形等构成了精美的几何图案。看着这些鞋垫,同时想到闻名于世的大寨精神。一位伟人来大寨时曾经说过,全国的农村要都像大寨这样,收获的粮食就用不完了。而今,大寨依然走在前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大寨人不忘粮食生产,还办了一些企业,最重要的是退耕种树,树多花多,四季常绿。
  立英大姐边说着边把我们送到村头,在村口处合了影。大寨村的新型住房小区,拦山腰筑起的水库大坝,穿库心建起的彩虹桥,墨绿色与蓝天白云衔接的虎头山……都收在了镜头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