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可怕的模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5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可怕的模拟
  梅桑榆
  最近读报,一则新闻令我惊讶:在沈阳,“跑官”、“要官”之风居然刮进了一些小学。许多学生家长通过各种方式,请求老师为孩子安排个“一官半职”,致使有些老师不得不挖空心思,在常设的班长、学习委员等班干部之外,增设了名目繁多的“官衔”,如管水的“水官”、管花的“花官”、管桌布的“桌布官”等等。孩子们为啥要当“官”,家长们振振有词:“当班干部可以培养、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律性、自尊心。”而老师们却说,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达到这种目的,但却无形中培养出一些“小官迷”,许多孩子当上班干部后,并不是想怎样为同学们服务,而是惦记着如何管别人,并且要自己说了算。
  这则新闻之所以使我感到惊讶,是因为这些小学里所发生的,虽然只是一种近乎游戏的事情,但其过程与结果,却与当前的某种社会风气,以及一些人当官前后的行为与心态,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这些小学里,“跑官”、“要官”,虽然是学生家长所为,但那“通过各种方式”一语,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官场的腐败现象。我想,那些称呼带“长”的人,恐怕是不大可能亲自到老师那里为孩子要“官”的,他们只须打个电话,写个条子即可。这就类似于官场中的“打招呼”。而那些平民百姓,若想为孩子要个“官”,恐怕就不敢如此造次了。他们不是请老师到家里“坐坐”,就是带上礼物一次次地往老师的府上跑。这就很像买官者向某乌纱公司的老板行贿。只是一个小小的班干部,或者只是什么“水官”、“花官”之类的“虚职”,耗资不至像买科长、处长那样的真官巨大罢了。家长们所说的当“官”的理由,及孩子当了“官”之后的心态,与那些发誓赌咒,说是为了这为了那,当上了官之后却只知过官瘾,谋私利的人也有相似之处,只是孩子们没什么私利可谋,只能过过“官”瘾而已。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家长为孩子谋“官”的“各种方式”,是对官本位现象的一种模拟。这种模拟,严重地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们在小小年纪便以为当官不必靠真本事,而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愿以偿;而且只要当上了官,就可以“管别人”,就可以说一不二。而一朝“官职”在身,他们便像煞有介事地过起了“官”瘾。一位记者曾在一些一、二年级的孩子中进行过抽样调查,居然每个孩子都肯定地回答想当班干部,他们说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没有一个孩子说是要为同学们服务。由此可见,别说那些成年人,就是在许多孩子的心目中,“公仆”一词,也是与当官的目的不搭界的。
  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已经触目惊心了,如果还要在学校,在下一代身上去模拟,那实在是莫大的悲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