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豪华的大礼堂,花钱的无底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09
第2版()
专栏:

豪华的大礼堂,花钱的无底洞
本报记者 纪希晨
一九五四年三月,原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仿照北京“天坛”、“天安门”古典的建筑形式盖一座大礼堂;就其规模来讲,礼堂大楼比天坛祈年殿高大宽阔好几倍;礼堂的“天安门”如连南北大楼在内(附设招待所),也要比天安门大得多。
重庆的“天坛”
人们都说:西南军政委员会大礼堂是重庆的
“天坛”。要走进这座金碧辉煌的“天坛”,须先经过院门前华丽的大牌坊,然后向上,走过一百二十八个石阶,经过礼堂门厅的七个垂花大门,才能步步升高到会堂大厅里去。这里有用云南大理石装饰成的柱子和墙壁;有花了十五万余元布置费的大舞台;有悬着宫灯的休息室兼跳舞厅;有空旷的高五十公尺、直径四十六公尺的球茎状的礼堂大厅。在这样一个稀有的大厅里,看不到一根柱子;因为在周围钢筋混凝土的四层楼座上,“天坛”式的半球圆形的屋架是全部用钢结构架成的。
建筑物的立面艺术装饰十分豪华,绿色琉璃瓦、琉璃仙人、琉璃走兽覆盖着“天坛”、“天安门”、“长方亭”、“八角亭”和南北大楼的屋面;四百多根一搂多粗的红油漆柱,点缀着所有的建筑;在“天坛”屋顶上,还有用黄铜包皮并镀金的“大宝顶”。而围绕着全部建筑的白石栏杆上都塑立着“凤柱”。一切桷子、梁头和天花板也全是“雕梁画栋”。六十多个画工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描绘着各种华丽彩画和各色图案,仅用于粉饰彩画的金箔就价值一百多两黄金。彩画中除金线和墨线大小点金外,还绘有张牙舞爪的“金龙”,此外,难以数计的琉璃瓦檐的滴水上也都塑造着“龙”。为什么正当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时候,还把大量资金用来修建如此豪华的建筑呢?这不是铺张浪费是什么?
用处不大
据亲身参加修筑礼堂的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谈:一九五一年初,原西南军政委员会因感到西南一级机关没有能容纳较多人数的集会场所,后来又感到没有招待外宾和过往高级干部的房子,因而拨款修筑这个大礼堂并附设招待所。当时,由于工程浩大(最初设计中,除现在“天坛”、“天安门”外,还有阅兵台、玉带桥和人造湖等,但未被批准),重庆各建筑公司无力承包和估价过高,原西南军政委员会便自己组织了包括四十多个干部、一千五百多工人的工程处,专门新建了两个砖瓦厂,调来了西南军区工兵营帮助开土石方。一九五一年六月开始平基,挖了三十多万土石方,削平了马鞍山,填平了一部分大溪沟,搬迁了三百户居民,前后经过两年又六个月时间(“三反”中一度停工)终于在一九五四年三月,基本完工了可容纳四千五百人的大礼堂,还有招待所和某些附属建筑。
“新结构是‘全国首次’‘东亚首次’的建筑。”设计兼施工总工程师张家德这样向人夸耀说。可是不少战士、工人、干部都在参观的意见簿上批评说:“建筑真好,时间太早”、“应该把资金用来修建工厂和学校”……。人们特别不满的是:花了许多钱,却修了一座用处不大的建筑。
以礼堂为例吧!礼堂的圆形楼座,因为设计时只考虑到里面看起来堂皇、美观,不考虑实际使用价值,所以,四层楼座两端全部伸入了舞台的侧后。结果楼座上的一些座位是背向或半背向着舞台,在这些楼座上听报告或看戏的人们,根本看不见或只能看见部分报告人和演员。讲话听不清,演戏看不明,坐在四层楼上的观众们,更如登天观井一般,只能看见演员的头顶而看不见演员的表情。舞台没有布景和演员化装的地方。加以为了解决声音问题,礼堂全部门窗不安玻璃,只装了窗纱,大量的尘沙、煤灰、大雾日夜飞入礼堂中,扫净不久,白石栏杆和礼堂座椅上便又布满了煤灰(附近有一火电厂),空旷的大厅里,冬天更像置身于露天一样。
建筑完工后的九个月中,礼堂内举行过三十六次国内外文艺团体演出会、报告会,五十余次干部晚会,招待过一些外宾和少数过往干部,有了一定的用处。但是,由于建筑本身的一些限制,除少数大报告、大集会外,一般报告、集会不需这样空阔的地方;招待所也由于太豪华,不适宜一般干部居住,客人每日平均超不过五个人,所以真正使用的时间很少,整个建筑的利用率很低,每年还得经常需要十多万元维护费和五十多个人员来管理,所以后来接管的部门都感到这是一个大“包袱”。“中国第一”的建筑思想
也许有人以为这是民族形式的建筑吧?不尽然。我们对待古代的建筑遗产不应是抄袭,而应是批判地吸取其精华,应在先进的社会主义建筑思想——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指导下,创造出适合于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为人民爱好的建筑形式。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个礼堂离开这个原则很远。从许多地方可以看出,指导着设计工作的,是资产阶级单纯追求豪华的唯美主义思想,和追求创造
“全国第一”和“东亚第一”建筑的个人“杰作”的名利思想。所以,在设计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在美观、漂亮方面下功夫,至于建筑本身是否适用,是否经济,则很少去关心。因而,使许多不必要的附加建筑和装饰建筑,占去建筑的很大部分。
设计者为了美观,为了要有一个“天坛”式的三重檐屋顶,在全部高七十八公尺的建筑中,竟在十五公尺多高的楼座上,再加一个半圆球形屋顶,使室内净空为三十五公尺,又在屋顶的钢屋架上附加十五公尺屋架,再加上琉璃屋面,结果使三十多公尺建筑空间完全没有作用。为了外形上能与首都的古代宫殿比美,在礼堂的门厅及左右两翼招待所的顶上又修起一个类似“天安门”的门楼,四个长方亭、八角亭和七个垂花门等完全为了装饰用的建筑。用于装饰的建筑而花去的钱很多,仅仅八角亭加盖屋顶,就用了工料费四万九千六百八十多元。同时,由于设计不周,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建筑中,竟没有一点安全消防设备。
巨大的浪费
工程是在边施工、边设计中进行的。修了又拆,拆了又修,不断改样返工,七次追加预算,使整个工程变成“骑虎难下”的“无底洞”,整个工程的投资超过原计划很多。土石方工程方面,由于无计划,挖了又填,填了又挖,门厅地平打好了又升高一公尺多,许多砖石工料被埋于地下。结构设计普遍保守,浪费了许多钢筋和其他材料。此外由于临时变动平台高度,结果在部分已浇灌的水泥梁上,又砌上一尺的砖墙,再摆櫊栅铺楼面,然后再加七层防水层做成磨石地面。其他楼梯、舞台、门窗、厕所、栏杆、大厅地面、屋角等,任何部分都返工很多。全部建筑结构也极不统一,有寿命很久的钢架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寿命较短的砖木结构,而许多装饰建筑则全为寿命极短的板条包成(如红柱),极易损坏,需要不断花钱培修。
据统计,在礼堂和招待所主要建筑面积中,利用系数很小。礼堂内大量建筑面积被空废着。楼座上因看不见而未安座位,或因安了座位也不宜坐人的就达七百三十多个,致使空位置比一些剧院的全部座位还要多。每层楼座后面的宽大走廊,宽得可以行驶吉普车。
还是一个“无底洞”
“形式堂皇,内容恶劣”,十分粗糙的礼堂工程,虽才刚刚完工不久,可是疮疤、漏洞却早已布满这一辉煌的建筑。“天坛”屋顶遇到大雨就有漏雨现象,楼座平台的表皮有几个地方已经发现裂缝灌水了,建筑上的油漆、粉刷变色脱落了,铁丝窗纱部分锈烂了,礼堂没有安全防火设备也太危险了,……为维护礼堂,需要重新补修增加设备,单这几个项目还得花五六十万元哩!除此以外,每年还要支出一大笔维护费用,难怪负责管理礼堂的同志说:“直到如今,它仍是个花钱的无底洞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