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碧水清流更宜人——杭州市治理水污染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7
第4版(要闻)
专栏:

  碧水清流更宜人
  ——杭州市治理水污染纪实
  本报记者 袁亚平
  为了让山更绿,水更清,杭州市从去年3月开始,投资60亿元,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四大工程,争取用两三年时间,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西湖疏浚见水清
  今年入冬以来,成千上万的候鸟把西湖风景区作为停飞越冬的栖息地。在湖面上自由嬉戏的天鹅、鸳鸯、野鸭、鸬鹚,大多来自我国北方,也有从日本和俄罗斯远程飞来的。
  11月23日早上,西湖水域捕鱼队撒下大网,一网竟收起1万多公斤鱼,成为今年起鱼量最大的一次捕捞。这次捕获的鲤鱼、鲫鱼、大白条、螺蛳青,有的供应杭州市场,有的当晚就运到外地饭店。
  西湖成了鸟儿的“天堂”,鱼儿的乐园。
  近年来,西湖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不及时疏浚整治,水体就会发黑发臭。为彻底改善西湖水质,杭州市在反复论证后,确定以吸式疏浚为主,铲斗式疏浚为辅,底泥用明敷管道输送至堆泥场,进行自然干化。
  去年12月,作为国家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西湖疏浚工程开工。这个投资2.35亿元的“碧水”工程,工程规模、施工难度在国内同类湖泊的治理中都不多见。整个工程历时两年,将疏浚西湖底泥260万立方米,疏浚后西湖平均水深达到2.15米,水质基本达到国家景观娱乐水体B类标准。
  在西湖南边的水面上,一艘绞吸式挖泥船正在作业。只闻机器声,不见管道纵横,泥浆飞溅。西湖依然波光粼粼,游客照样坐船游览。这次西湖疏浚工程采用国内首创的“环保型”疏浚技术,使用全封闭、长距离的管道输送,水下沉管最长达到2000米。绞吸式挖泥船每小时能疏浚250立方米淤泥。
  运河截污有景观
  杭州市区北部原来没有完整的污水控制系统,城市污水直接排入京杭大运河,造成运河杭州段严重污染,河水发黑发臭,鱼虾绝迹。
  杭州市把运河杭州段截污处理列为最大的一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从今年开始,将用10年时间,投入30亿元,通过截污、疏浚、引水、绿化,对运河杭州段实行大规模的综合整治,让运河变清。同时,建立起贯穿城区、长20多公里的城市绿色走廊和沿河景观线,再现“三山门前立,十河庭中过”的美景。
  “要西湖,也要美丽的运河。”杭州市城建委主任杨戌标说。记者在运河杭州段沿途看到,拱墅区一带沿河两岸,杨柳依依,香樟郁郁,桂树丛丛,融植物景观和园林设施为一体的沿河绿化带,赏心悦目。今年1至10月,拱墅区新建绿地已达40万平方米。
  处理污水能养鱼
  来到钱塘江北岸的杭州市四堡污水处理厂,只见3个蓝白相间的蛋形建筑物硕大无比。
  厂长黄进午介绍,这是新建的消化池,高39米,最大直径24米,单体容积10900立方米,堪称亚洲最大。
  去年9月启用的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总投资3.46亿元,工程均选用国内外的先进设备。这里建立了集散型自动化控制系统,每日40万吨污水二级处理,采用目前世界上较为成熟的A—O法处理工艺,可使水中污染物质去除率达90%以上。
  记者沿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从头看到尾。浓黑发臭的城市污水滚滚而来,经过十几道工艺处理,最后分为两路:一路变为澄清的水流,顺着大口径管道排到钱塘江;一路变成乌黑的干泥,自动装入运输车,运到填埋场。
  污水处理厂还开办了《水文化展览》,以“水、环境、城市、人”为主题,成为杭州市精神文明教育和环保教育基地。展厅一隅,陈列着“再生水养生池”,池里游动着鲤鱼、鲫鱼、泥鳅,这盈盈的一池正是污水二级处理后的排放水。
  水碧天蓝,今天的杭州,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达到100%,噪声达标区覆盖达到100%,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环境治理优秀工程”,天子岭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为国内首家,象征着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的重大突破。
  杭州市市长仇保兴对记者说:“为了杭州城市未来的发展,市政府组织专家对综合交通系统、综合能源系统、综合给排水系统、综合信息传输网络、城市综合景观设计等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改进。实施‘住在杭州’的战略,创造宜人居住的环境,朝着生态化方向、人本方向、文化精致方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