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杂说吃“品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5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茶楼

  杂说吃“品味”
  武克周
  说咱中国是“吃的王国”大概是不过分的。论品种,除了四条腿的板凳,大至猪牛羊狗,小至蚂蚁飞蝇,贵到熊掌猴脑,贱到茅根蒿草,只要逮得着,而今皆可成为席上珍品;论吃法,仅这菜肴的制作就有炖、烧、煮、蒸、炸、熘、焖、爆、扒等,加上近年从国外引进一些新的烹饪工艺,可谓集洋土之大成,十八般武艺一应俱全。
  所以,有人感喟:国人不吃什么?
  有美食家作过考察,当今如云的食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吃口味的,尝酸咸甜辣,求口腹之乐;另一类是吃“品味”的,这种人在餐餐大快朵颐之后,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比如上万元一席的所谓“黄金宴”即是一例。将一克24K的黄金打制成只有万分之一毫米那么薄的金箔,再把金箔制作菜肴食用。这种吃法,菜的味道之优劣已经无关紧要,追求的唯有“更高层次的享受”——以金为菜的“阔品味”。
  据有人分析,构成“品味”的要素有三:一曰稀,别人从未吃过甚至未曾想过的,即能开天下之先者;二曰贵,不怕价格是天文数字,愈贵愈显阔气派;三曰雅,吃的环境必须“优雅”,所谓非星级宾馆不进,非名贵餐具不用,非秀色可餐的小姐侍候和助兴不动杯箸。三者任缺其一,便是无“品”亦无“味”。
  吃“品味”的无非两种人,一种是所谓大款,钱多得发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花了的才是自己的”,一掷千金不足惜;另一种与之相呼应的是相声大师们戏称的那种“公款”,用公家的钱摆阔,“崽卖爷田心不痛”。为着自己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老百姓的苦辣酸甜、安危冷暖早已丢到爪哇国去了。
  吃不到“品味”因而也不知“品味”为何物的普通老百姓,往往把这种“更高层次的享受”与某些丑行联系到一块,诸如说坐吃山空、挥霍无度、灯红酒绿之类。殊不知,这是财富的显露,身份的象征。当年比皇上还“上”的慈禧,据说一顿饭就要上一百二十八道菜,山珍海味,无所不有。有人计算过,如果折合成小米,足可够当时一万五千个农民饱餐一顿。其实,“老佛爷”只不过用筷子尖稍许碰碰其中几道菜。然而,哪一道也不能少。因为这才显得出皇家的“超级品味”,否则何以谓“九五之尊”,富有四海?同样,而今的“款”们如果也像常人一样只求填饱肚子,还叫什么“时代的佼佼者”?至于后来出现慈禧还在“满汉全席”桌边洋洋自得之时,洪秀全的土炮和八国联军洋炮的硝烟味已弥满大江南北和直逼北京城了。吃“品味”的人们大概是至今也没有联想到这两种“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
  “洋款”们是否也有吃“品味”的嗜好,我未考证过。不过,倒是经常读到有外国客商因中国某些合作者招待的宴席太丰盛而不敢来投资的报道。尽管他们有的已跻身于世界巨富的排行榜,但在这一点上,“洋款”似乎比我们的某些“土款”胆怯和小气得多。前不久,据《新民晚报》载,南方某城市一家企业的经理与美国客商初步谈妥了一笔生意后,便将对方拖进一家豪华酒店,端上二十道高档菜招待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气派。孰料这位美国客商当晚即在发给妻子的电子邮件中说:他喝得烂醉,根本不知道控制自己。跟这样的伙伴合作不放心。因此,我已决定撤回与这个人的合作计划。“洋大款”没有品出个什么“味”来,倒被这顿盛宴吓得溜之乎也,不知“土款”们心中是何滋味?
  “品味”究竟是什么味,常人确实难以体会。不过,我记得有一句名言:花钱往往比挣钱更能显示人生的品味。不信只要看看李嘉诚、邵逸夫先生等这些真正的商界巨子是怎么花钱的,便会一目了然。至于那些挥霍巨额公款吃“品味”的败家子,最好让黑脸包公给他们来一顿“最后的晚餐”,或许这些人那时才能真正品出其中的滋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