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绿色”战略牵动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7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绿色”战略牵动经济发展
  中共虎林市委书记 赵文波
  黑龙江省虎林市从1997年开始,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和实施了绿色食品发展战略,使虎林走上了一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道路。1999年,财政收入13738万元,其中市属部分每年都以20%多的速度增长,累计比1996年增长70.5%,农业以绿色水稻为主(面积占1/2,产量占2/3),实现了品质升级,效益增长,1999年农村人均收入3118元,比1996年增长23.3%。
  1996年,粮库爆满,粮食滞销,农民收入减少,种粮积极性受挫;工业不景气,工人下岗;商贸、城建、口岸、旅游也都处于萧条状态。财政形势十分紧张。虎林经济究竟如何发展?为了寻找出路,我们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市情大讨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历时一年多,并请北京大学专家学者三次到虎林调查研究。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从劣势中找出了优势:地处偏远,开发较晚是劣势,而施用化肥农药时间短,土地污染轻是优势;工业发展慢规模小是劣势,而没有形成工业污染,具有天蓝、地净、水清的优良生态环境,是很多经济发达地区不具备的优势;虎林粮食商品量大,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量积压是劣势,如果粮食质量好,销售好,大批量是优势。在广泛民主讨论,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市委确立了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的思路。
  三年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6年末到1997年,为确立战略,结束探索,走出徘徊阶段。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1999年6月,为理论成熟,实践见效阶段。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把干部群众思想统一起来了,所以在农业、工业、城建、口岸贸易、旅游等各方面经济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三阶段,从1999年7月以后,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阶段。以我市的绿色水稻、绿色大豆被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为标志,各项种植、养殖、加工项目都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
  实施绿色食品发展战略不是就农业抓农业,就工业抓工业,也不是简单地生产几样绿色食品,而是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经济和社会全部工作逻辑地组合于绿色食品发展战略之中。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是虎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
  我们以天蓝、地净、水清的生态环境为条件,生产绿色食品,实现品质升级,建起了绿色水稻、大豆、玉米、畜产品、山产品、蔬菜、水产品、药材、饲料、蜂产品、酒类、食用菌等基地。1999年,绿色水稻40万亩,绿色大豆10万亩,经济作物23万亩。绿色肉牛、奶牛、羊、鱼、蜂等都有了一定规模。
  我们以绿色水稻、绿色大豆、绿色蜂产品、绿色药材为原料上加工企业,按照龙头带动、产业化发展的模式推进。1998年初,本着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把制米、豆制品、酒类、饮品、蜂产品等加工企业,通过资产、契约等联结形式,组建起了龙头企业绿都集团。绿都集团依托绿色资源,面向市场,开发绿色食品,扩建改造了精制米生产线,年产值4亿元以上;新建了大豆卵磷脂生产线,预计年产值5亿元。经过3年的调整,虎林市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绿色食品加工企业57个,开发生产绿色产品80多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