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高唐:瞄准工业调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7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高唐:瞄准工业调农业
  姚美运
  曾以生产粮棉为主的山东高唐县,在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瞄准县属工业调整农村产业,调活了全县的经济结构,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60元。
  高唐县历史上以生产棉花而著称齐鲁,素有“金高唐”之称,是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大县。由于近年来粮棉价格下跌,再加上县内缺乏主导产业,使仅靠人均1亩多地吃饭的农民,收入出现负增长。
  面对困境,县委、县政府深入基层调查。他们认为,农村经济没有主导产业就改变不了农村财政“腿细”的困难。为此,他们更新传统观念,提出“选准一条好路子,培植一批好产品,创造一个好环境”的工作思路,把骨干企业的立足点作为农村经济的生长点,瞄准工业调整农业,引导农民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向特色上调,向规模上调,向市场上调,向效益上调”。
  针对县属企业大都分散捆绑在不同行业和部门,而资产不能流动、效益不能发挥的弊端,首先围绕农业的主导产品对县属骨干企业实施资产重组。他们将县植物油厂通过兼并、联合、租赁、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了蓝山集团总公司,按照“巩固制油,稳定养鸡,发展养牛”的经营策略,带动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饲养业,增加收入。蓝山集团具有年加工肉食鸡600万只的生产能力,如果自己养鸡需建7个养鸡场,增加工人3000名,增加投资4000万元。在调整中县委引导企业将肉食鸡养殖交给农民,由公司统一供雏、防疫、收购。全县3万多个农户成了养鸡专业户,户均增收两万多元。企业的产品也因此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目前,全县农村形成了肉鸡、肉牛、油料、蔬菜、双孢菇、果品六大产业链,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为4∶6,农民从中受益匪浅。
  为使在调整中剩余出来的劳动力在农村得到安置,高唐县在企业上规模、上项目的同时,引导企业将目光放在农村,充分发挥闲置资产的效能,启动农村劳力的潜能。时风集团是连续5年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业排行第一的三轮农用车生产企业,他们在对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改造时,并没有贪大求洋,而是把产品定位在农业,把价格定位在农民,把市场定位在农村,组织培训当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农机配件生产。目前全县形成了38个农机加工专业村,吸纳了7万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瞄准工业调整农业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产品的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运输机械、造纸包装、针织服装、食品、化工、电子六大产业。去年,全县工业企业带动农民增收4亿多元,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2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57亿元,今年1至9月份,同比又分别增长了13.2%和14.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