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于内蒙古实施“增草增畜,提质提效”战略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8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关于内蒙古实施“增草增畜,提质提效”战略的思考
  郝益东
  内蒙古自治区自成立以来,草原畜牧业经历了三次大发展。第一次是从逐水草游牧转向定居放牧;第二次是落实草畜承包到户责任制;第三次是实施“增草增畜,提质提效”战略。从资源利用的角度看,前两次主要依靠对天然草场的利用,进行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而“双增双提”战略则是把发展的基础放在了人工建设草原(即增草)和增加科技含量上,努力推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以求节约资源,增加产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在农村牧区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广大农牧民完成了从依附自然、逐水草游牧向建设养畜、定居轮牧的历史性转变,牧区面貌和广大牧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与此同时,由于牲畜头数持续增长,相当一部分草场超载过牧。面对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和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愿望日益迫切的尖锐矛盾,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总结各地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于1995年提出并实施了“增草增畜,提质提效”,即“双增双提”发展战略。通过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在强调质量和效益的思想指导下,“双增双提”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畜牧业从传统粗放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增草”和“增畜”的协调发展。这一战略既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又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明确发展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具体实施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抓住要点,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良种是实现优质高效的关键。自治区实施牲畜“种子工程”以来,全区牲畜良种和改良种的比率提高了十个百分点,为畜牧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提高畜群的产出能力是提质提效的基础,其重点是提高基础母畜比重和牲畜出栏率。实施“双增双提”战略四年来,自治区草食牲畜的母畜比重提高了七个百分点,出栏率提高了十八个百分点。不少地方基本上做到了当年羔羊全部育肥出栏。指标是正确引导生产的“指挥棒”。在“双增双提”战略中,“增畜”的主要内容是增产出、增出栏、增效益。为把这一指导思想通过生产指标明确地反映出来,1998年自治区修订完善了畜牧业经济指标体系,把过去以牲畜总头数为主要指标,改变为以畜牧业产值为主要指标。同时,突出了牲畜总增水平这一与总产值直接对应、决定着增加值和出栏率高低、能反映畜群周转快慢的综合指标,取消了牲畜存栏总头数的考核指标。实践证明,新指标体系促进了“双增双提”战略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使全区畜牧业出现了低存栏、高出栏、快周转的可喜局面。
  第二,以增草为基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施“双增双提”战略后,自治区每年草原建设规模从一千多万亩增加到三千多万亩,建设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几年来,在全面落实以承包到户为重点的责任制的基础上,自治区制定并实施了基本草牧场保护、草牧场使用权流转、草畜平衡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把依法兴草、护草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水平。在草原牧区,走出了“种改保”的成功道路,即种植一点(人工草地和灌溉饲料地)、改良一块(围封、补播、施肥、除害等)、保护一大片(对所有承包草场合理利用,防止退化),把发展牲畜和建设草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风蚀沙化旱作农业地区,实施“进退还”战略,努力提高农业单产,大规模地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了农牧林协调发展;在沙漠和沙地,采取“封飞种”的措施,通过封育、飞播和种草种树种灌木,推动沙漠化地区的生态建设。这一切,为推动自治区草业建设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双增双提”战略实施四年多来,在促进畜牧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自治区畜牧业产值年均递增10.1%,牲畜总增头数年均递增9.3%,草原建设总规模增加近一倍,牧民年均增收二百元,而同期牲畜饲养量年均递增只有2.1%。也就是说,自治区畜牧业的发展不再是简单地追求头数的增长,而是草原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在加大,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双增双提”是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要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完全一致的。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成果,克服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