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赵培元和军屯村纪念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28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赵培元和军屯村纪念碑
  本报记者 何伟
  赵培元,宁夏一位退休老职工,节衣缩食到河北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以抗议日本右翼势力掩盖侵华罪行。
  军屯村普通得几乎没什么特色。一望无边的青纱帐,淹没了朴素的村庄,惟有村口高耸的军屯惨案纪念碑夺人眼目。1945年5月3日晨,300余日伪军猝然包围这个村庄,杀害村民143人,其中孩童58人!
  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军屯惨案”。55个春秋过去了,碑亭里,85岁的赵培元作为惨案的目击者,总是义不容辞地担当义务讲解员。惨案发生时,从魔爪下逃生的赵培元才9岁,他的心灵上留下了终生的创伤。新中国成立后,已是孤儿的他先到本溪当采煤工,后到宁夏任地质队支部书记。退休那一年,埋藏在赵培元心中的夙愿再也抑制不住了:要为在军屯惨案中死去的父老乡亲立碑,让子孙后代永记这段惨痛历史。“到了这把年纪,我不能再拖了,必须立刻干。”他这样对记者说。
  老赵的退休金很有限。他放弃安度晚年的打算,开始创业挣钱。先是养肉鸽、荷兰鼠,结果失败了。后来又只身到贺兰县租地养猪,为了多捡些萝卜白菜叶喂猪,他风里来沙里去。家里人不忍心看他这么辛苦,将临街的门脸房改成小百货店。进货送货要用三轮,老人不会骑,可他不怕,买了三轮车就练,摔了磕了也不吱声。
  去年9月,赵培元揣上积攒的3万多元和设计图纸,从宁夏一路风尘回到久别的老家军屯。赵培元要建纪念碑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村支书对他说,你看好哪块地,你就使哪块地吧。村里有声望的老人也表态:这是全村的事,不能让你一人承担。热心的村民你一百,我十块,连娃娃的压岁钱、老人的养老金都捐了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军屯人听说后也不甘落后……后来市财政拨来3万元,镇政府也支援了3万余元的实物。在被点燃的热情中,“军屯惨案”纪念碑不到半年就挺立在军屯村头。143棵松柏环绕着4米高的碑座,琉璃护碑亭中,庄严的石碑无声地诉说着不能忘记的历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