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丰富的收获——记“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10
第3版()
专栏:

丰富的收获
——记“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
同衡
“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首都苏联展览馆开幕以来,每一个参观者都感觉到:新中国的画家们和雕塑家们,五年多来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丰富的收获。
从展出作品来看,这几年来国画方面的收获是显著的,特别是近二、三年来,国画家表现新题材的作品,已大大增多。许多国画家走向群众生活,经常进行写生活动,发挥了传统绘画的特点,反映了新的事物,表现了他们热爱新事物的感情。过去流行于国画界的摹古、臆造的作风,近两年显然地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他们有的描绘了我国伟大的建设和农村、城市的新的景象,例如黎雄才的“武昌造船厂在基本建设中”,关山月的“汉水铁桥工程”,潘韵的“春之晨”,金浪、李震坚合作的“兰州新风景”等等;有的描绘了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健康、乐观的情绪,例如李斛的“工地探望”,黄胄的
“出诊图”,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周昌谷的
“两个羊羔”,宋吟可的“妈妈,你看我在开拖拉机”等等。很多山水风景和花鸟画,例如李可染的“颐和园画中游”,胡佩衡的“西山丽景”,汪慎生的“番茄”,于非闇的“牡丹”等等,也都是画家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体会和写生后创作出来的。老画家如齐白石、贺天健和最近逝世的黄宾虹等,也都有作品参加。同时,从展出作品中,我们更看到国画界出现了不少具有创造精神的年青画家。
油画创作近年来也有了一定的成绩。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革命历史画。这对于我们的画家来说,还是个新的尝试,但我们已经获得了可喜的收获。例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党校发表整风演说”和“地道战”,辛莽的“一九三七年毛主席在延安窑洞里著作”,李宗津的“强夺泸定桥”,王式廓的“农民参军”,王流秋的“淮海战役”等,这些巨幅油画,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伟大的历史事迹,使读者深深感动。反映了在建设中的祖国面貌的那些风景画,也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例如董希文的“春到西藏”,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吴作人的“佛子岭水库”等,不仅表现了壮丽可爱的河山,而且表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巨大的规模和胜利的前途。在一部分作品中,画家也画出了新的社会和新的人物,例如李宗津的“双喜”,王盛烈的“阅读”,宗其香的“抢修”等,我们从这里通过具体的感人的艺术形象,得到鼓舞和教育。此外,这次有不少作品的作者是部队里的同志,这些军事画家的出现,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例如向天野、郑洪流合作的
“红山堡战斗”,何孔德的“突破加里山,切断洪扬公路”,周祖铭的“上甘岭战斗”,林聆的“澜沧江畔”,娄溥义的“搜索”等等,虽在绘画技巧上还有缺点,但由于作者在实际的战斗生活中,有着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因此这些作品真实而富有生命。油画,在我们整个艺术创作的领域内,是比较年轻的,我们应如何认真学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掌握和发挥油画的特殊性能,来表现我们生活各方面的重大主题,并创造为中国人民所喜爱的风格,是摆在油画家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连环画和年画,是读者最广也是最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的。解放以来,连环画和年画有很大的发展。许多优秀的作品,连年不断地出版,在群众中广泛流传,起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这次展出的连环画作品中,如刘继卣的“鸡毛信”,王绪阳、贲庆余、陶治安、路坦、周立的“童工”,王叔晖的“西厢记”,顾炳鑫的“蓝壁毯”等,都是流行极广的作品。近年来,连环画在质量上有显著的提高,不少作者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年画在近年来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显著的收获是突破了过去似乎固定了的年画形式,而逐渐多样化了。例如一些国画和油画、风景画和革命历史画等,也被采用印成年画,很受群众的欢迎。展出作品中,如王乃壮的“瞧他俩口子”,尚沪生的“数他劳动强”,张凡夫的“嫁衣”,张乐平的“妈妈安心去生产”等,都是较好的。
同年画、连环画一样,几年来在群众中起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的,是漫画和招贴画。配合解放以来历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和国内外各项重大的事件,漫画和招贴画,以美术部队中的尖兵的姿态活跃在战斗的前线。这次展出的,主要是这一、二年间的漫画原作,有的还重绘和添上了彩色。大部分漫画,都讽刺了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们卑劣无耻的行径。最近发表于各报刊的揭露美蒋霸占我台湾的侵略阴谋的漫画,也选出一部分参加了展览。华君武、米谷、丁聪、方成、钟灵、韦启美等的作品,都是观众所熟悉的。招贴画中,除近年来以宣传和平、宣传中苏友好、宣传抗美援朝、宣传总路线、宣传普选、宣传婚姻法等等为题材的一部分作品以外,还有不少作品,例如高虹的“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哈琼文的“一定要把红旗插遍台湾”,张文新的“随时等待命令给侵略者沉重打击”等,都是最近的新作。
版画方面的发展,近二年来可说是蓬勃的。解放以后,曾有一段时期,版画创作不够兴旺,一九五三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的版画组成立以后,组织和推动了全国版画家的创作活动,并于去年九月举行了全国版画展览会,情况有了转变。彩色套印的木刻作品,逐渐增多;在木刻之外,还出现了一些铜版画和石版画;在原有的版画家之外,出现了不少年青的作家;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和印刷技术各方面,也都有了提高。部分画家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样的基础上,此次展出的作品,因而是比较整齐的。有些作品如古元的“写给敬爱的毛主席”,彦涵的“刚刚摘下来的苹果”,张漾兮的“牧歌”,李唤民的“织花毯”,林军的
“苗岭山麓”等,都已在报纸刊物上发表过,读者都有良好的反应。
水彩和素描、速写,在解放以后的开头几年,创作的也较少,后经中国美术家协会的鼓励、提倡,要求美术创作也同样要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并于去年八月举办了全国水彩、速写展览会,各报刊也经常发表水彩和速写作品。许多画家都开始重视速写,重视水彩写生。这次展出的除水彩画老画家如张眉荪、关广志、潘思同等的作品外,汤由础的“农民读报”,萧淑芳的“少年先锋队员”,吕恩谊的两幅海军生活速写,旺亲的“民间歌手”等,都是观众比较喜欢的。素描、速写中,武德祖的
“你家的、我家的、都是咱们社的”,陈因、秦征的“探宝山”等,在报纸上发表后,很受读者欢迎;其他许多的农村速写、治淮速写和朝鲜速写等等,也都是近二、三年来画家们到实际生活中去体察、发掘和加工描绘的收成。至于插图,在这次展览中,数量虽少,但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如邵宇水墨画的“千山万水”插图,李桦木刻的“华威先生”插图,阿老木炭画的“小八路”插图,张光宇毛笔画的“爱国诗人杜甫传”插图,黄永玉木刻的“雪峰寓言”插图,张文新油画的“少年先锋队的故事”插图和铅笔画“老烟筒”插图等等,都是各有特色的作品。插图在目前还需要大大地提倡和鼓励。
雕塑作品在这次展览中比过去多得多了,每一间展览厅里都有雕塑作品。除雕塑家刘开渠、王朝闻、萧传玖、张松鹤等的作品以外,大部分都是青年雕塑家和他们集体创作的作品。潘鹤的“课余”,袁晓岑的“母女学文化”,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们塑造的几座工人立像和一部分浮雕,都是值得我们注意和重视的。雕塑在我国是尤其年轻的艺术,今后祖国一日千里的建设,在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年青的雕塑家献出最大的才能。民间艺人的作品,如张景祜的泥塑“昭君出塞”,陈鹤亭的泥塑“老妪解诗”,区乾的陶塑“鸭”,王凤祚的木雕“气死金兀术,笑死老牛皋”,潘雨辰的石雕“为了和平与友谊而欢舞”,高建新的脱胎漆“屈原”等,都受到观众的赞赏。
这些近千件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美术作品,如此大规模地展出,在我国美术界还是空前盛事。这次展览,跟一九四九年八月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比较,可以突出地看到,五年多来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是迅速和巨大的,美术家们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艺术创作技巧的提高是显著的,尤其可喜的是青年美术家的大批出现和民间艺人的加入,不断扩大和增强了美术的队伍。各种美术创作的题材范围扩大了,表现形式多样了,过去创作较少的雕塑、插图、水彩等,也逐渐增多起来。这是应该肯定的收获。通过这次展览,检阅一下这些收获,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今后的美术创作将会更好地向前推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