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高山峡谷里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4-10
第6版()
专栏:

高山峡谷里的变化编辑同志:
贵州雷山县境苗岭山脉中有一个名高岩乡的高山峡谷地带,这一片像茫茫大海的原始森林里,居住着一百七十七户勤劳勇敢的苗族农民。
这里,常年飞云腾雾,阴雨绵绵,常常看不见太阳;这里,有着像万马奔腾似的长达数十丈的瀑布,不断地从高山上倾泻下来。
就在这片地方,苗族农民们为了自己的生存,用自己坚强的两手,开辟了自己的家园,开垦了五千一百一十六挑土地——这就是散处在森林当中的高岩乡的梯田。
高岩,像祖国的其他许多偏僻山村一样,在国民党统治时代,农民终年辛勤劳动所得,除了缴纳重重苛捐杂税而外,常年处在“灰水当食盐,柴火当被盖”的境地。农民们买不起农具和肥料,生产方式非常落后,庄稼的生长和成熟都很缓慢,如高岩乡的交腊自然村,每年从二月就开始泡谷种撒秧,三个月秧子才长大移植;秋收从九月中旬开始到十一月下旬才结束,前后两个半月长的时间,稻谷常被霜雪压烂在田里。
解放后,太阳照进了深山峡谷。高岩也和祖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一样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几年来,政府发放了无偿农具九百一十件,寒衣四百五十八套,各种无息、低息的贷款和救济款、救济粮不计其数。到一九五四年底,高岩乡已组织起来的农户有一百二十八户,占应组织起来农户的百分之九十点七;其中有十六个互助组(共一百零三户)已实行评工计分制度。
由于党和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了奖励生产的政策,发扬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过去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耕作习惯有了一些改变,高岩乡水稻的产量也连年提高了。如一九五三年全乡只收到稻谷五千四百三十挑,一九五四年就收到五千六百六十八挑,比一九五三年增产百分之四强,比常年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十五点三强。秋收也提前一个半月结束,消除了
“只种不收”的现象。过去,农民一贯认为“我们这里山高水冷,只产大米,其余什么也长不熟”;一九五四年,高岩乡很多农民在党的倡导下都种了苞谷、红苕。秋收时,除了稻谷以外,家家都收了很多苞谷、红苕。
随着生产的改进,高岩乡农民的生活也起了显著的变化。以交腊自然村为例,过去,全寨二十五户一百三十四人,一年只买五十丈零五尺土布,每人平均约合三尺八寸;全寨只有棉被二床、犁耙四套(是一户地主、一户富农的);一年吃盐九十四斤零十两,每人平均吃十一两。解放后,一九五三年下半年到一九五四年上半年的一年中,全寨买了宽布三十五丈、土布二十五丈零五尺,折成土布一起是一百零五丈五尺,每人平均七尺八寸,增加了一倍多;全寨有棉被二十三床、犁耙各二十三套;一年共吃盐六百七十六斤,每人平均吃五斤多。
一九五四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时,高岩乡的农民自动地卖出了二万一千三百九十五斤余粮给国家。
编辑同志,你可以看到:生活在祖国西南偏僻的深山峡谷里的高岩农民,同全国其他各地的农民一样,正迈着坚定的步伐,遵循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随着互助合作的洪流,一道向社会主义的大道前进!  侯正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