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阅读
  • 0回复

陆良君,江苏宜兴,干部——如此宣传值得商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2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陆良君,江苏宜兴,干部——
  如此宣传值得商榷
  我们在一些报刊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广告”,它们既不是介绍某件产品或商品,也不是介绍某个公司或生产商的企业形象,而是介绍一些职能部门的“政绩”。所登载的内容除了他们的一些经验、功绩之外,有时也少不了领导人员的署名“大作”,有的还附有这些领导的“光辉形象”。其形式通常是杂志的封页、专页,报纸的专版之类(不属于本话题范畴的另当别论)。据知情人士透露,像这样的“广告”费用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有的数目还更大。有人把这种“我花钱让你为我唱赞歌”和“你出钱我为你提供高歌场地”的不良风气形象地称之为“报刊KTV”。据笔者观察,这一现象在一些机关职能部门办的刊物中居多。
  产生“报刊KTV”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一些急功近利者乐于“花钱买表扬”,另一个是一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报刊在“炒地皮”。对这两种做法如果不加重视,势必带来不良影响。
  笔者认为,形成这一现象的根子还是在办报办刊机构。试想,如果不是办报办刊者在“炒地皮”,即便乐于“花钱买表扬”者纷至沓来,也是不可能“露脸”的。正是办报办刊机构有偿提供的“地皮”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报刊KTV”便有了市场,其实质是变相的有偿报道,其负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