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西陲把关人——记新疆口岸一线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4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

  西陲把关人
  ——记新疆口岸一线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者
  本报记者 刘韬
  新疆与俄罗斯、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八国接壤,边境线长5400公里。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担负着同各邻国16个一类口岸、11个二类口岸的检验检疫任务,其中有不少工作口岸自然环境恶劣,位于高寒缺氧的风雪高原和狂风肆虐的戈壁风口。尽管如此,多年来,新疆检验检疫系统的各族干部职工扎根边关,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无私奉献以苦为乐
  人们用“风刮石头跑”来形容阿拉山口的风。阿拉山口口岸是有名的“风库”,也是我国进口废旧金属量最大的陆路口岸。在这里从事检验检疫工作的小伙子们要面对的,除了大风,还有比大风更危险的放射性辐射。
  今年5月5日,骤然而起的12级以上大风把由邻国入境的列车吹得左摇右摆。更悬的是,检验员赵文军、李降、何伊宁刚刚检测出这批废金属辐射值超标30多倍,而他们只能忍受着辐射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而蜷在车厢一角等风小下来。检验员们每天都要检验两三百节车皮,像这种受到大风和放射性双重威胁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
  伊尔克什坦口岸位于祖国的最西端,海拔2900米。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常年寒风不断,有时还会出现8月飘雪的奇观。自1998年口岸开放以来,检验检疫工作人员一直在铁制宿营车里工作、生活。冬天赶上停电,则是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杯水成冰。食品和蔬菜难以保障,水源也远在7公里之外。吐尔尕特局三科的7位同志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担负着整个口岸繁重的检验检疫工作。
  自然环境苦、生活工作条件苦都比不过与亲人的离别苦。在这里,数月,甚至多年没回过家的口岸人比比皆是。阿拉山口局的于文江局长的家在几百公里外的伊犁。喀什局陈湘新的家也是“四分五裂”的,自己在喀什,丈夫在2300公里外的塔城工作,自己的家和孩子却在乌鲁木齐,要两三个月才能见到家人一面。吐尔尕特口岸的黄卫东,女儿依蕾从刚出生8个月起开始患病,时好时差,前后持续50多天。他本想积攒几天的假期再带女儿去乌鲁木齐的大医院看病,但因工作太忙,一直没请假。1998年1月9日,黄卫东回到家中,见女儿精神不好,急忙上医院,可第二天小依蕾就告别了她仅298天的人生。
  问及“最艰苦的是什么”,吐尔尕特局局长莫合塔淡淡地说:“其实这些我们早就习惯了,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是最艰苦的。”话虽平淡,却饱含着口岸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把好关,服务亦当先
  新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各口岸分局在做好检验检疫工作的同时,把为客户服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1998年春,新疆喀什人尼牙孜从国外进口一批废旧铝材,在入境时吐尔尕特局查出他的货物放射性超标,按规定将该批货物全部退回。由于货款已付,又无法向对方索赔,小本经营的尼牙孜当即破产,直到现在他还仍在街头以卖馕(当地的一种主食)为生。像尼牙孜这样,因为货物不合格被退回、索赔又失败而破产的人并不少。看到这种情况,吐尔尕特局的同志意识到,光靠“堵”不行,还需要切实为客户着想,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损失。于是在当年10月,该局与当地外贸局商定,我国公司在别国采购废旧金属,合同上须有“货物运抵口岸后,经中国检验检疫合格后再付款”的条款,从而保护了我国进口商的利益。
  此外,他们还深入外贸企业,从符合出口要求的角度,帮助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设计工艺布局、培训人员等,把工作做到了实处。
  就是这样一群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身处莽莽群山,立足漫漫戈壁,用身躯、意志和生命战胜自然,用汗水、热血和青春恪尽职守,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检验检疫事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