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科教星火正燎原——全国科教兴村计划试点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教星火正燎原
  ——全国科教兴村计划试点综述
  本报记者 李新彦 蒋建科
  科教兴村,这项造福广大农村和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在经历了6个春秋的探索和实践之后,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金秋十月末,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代表聚汇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参加第六次全国科教兴村现场会。代表们来到河北省馆陶县常儿寨村,村委会负责人兴奋地说:我们全村蛋鸡存栏已达43万只,仅靠养鸡一项全村人均增加收入就达2000元以上!
  如今,全国已有1000多个村像常儿寨村那样,依靠科教兴村走上富裕文明之路。据不完全统计,加上各省自己安排的试点,全国共有3000多个村在开展科教兴村试点。在新世纪来临之际,科教兴村已经深入亿万农民的心田,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和顽强的生命力。
  组织者:科教兴村有抓头
  科教兴村的组织者是中国农学会和各级地方政府。科教兴村计划一经提出,就首先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欢迎。因为,科教兴村抓住了农村问题的关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让基层干部觉得有抓头。
  科教兴村计划是于1995年由中国农学会率先倡导的。并于1995年在江苏华西村召开了首届科教兴村计划研讨会。从此,科教兴村计划引起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率先拿出专项经费给予大力支持,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行动,将其作为实施科教兴国和科教兴农的具体措施,加大投入,使科教兴村计划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
  科教兴村为什么如此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和重视?一些基层干部深有体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乡镇政权与广大农民的结合部,是我国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基本细胞。实施科教兴村计划,就是从村级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为切入点,通过教育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劳动者素质,因地制宜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科教兴村的目标是建设经济实力强、精神文明程度高、生活环境好,整体协调发展的村域小康社区,并详细制定了25个指标体系,不仅完善了国家农村小康指标体系,而且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方面强化了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与地方政府的目标也是一致的。
  河北省委、省政府把科教兴村列为全省性的一项重要活动,省、市及有关县成立了科教兴村协调小组,全面负责科教兴村工作。省、市、县三级财政还拿出300多万元用于科教兴村试点,使全省的试点村迅速发展到上千个,每个试点村都带动周围一大批农村走上依靠科技教育致富的道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周铁农,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有关领导先后到河北考察科教兴村情况,并给予肯定。
  据了解,目前还有山西、安徽、河南、辽宁、四川等省将科教兴村作为重点工作推进,阜阳、邯郸两个地级市整体推进科教兴村,方城县、临漳县等20多个县开展整体科教兴村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指导者:科教兴村有干头
  科教兴村的指导者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到:科教兴村有干头。科教兴村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找到了较为理想的基地,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河北省13所农业大中专院校为了作好科教兴村试点工作而联合起来,在技术上相互支持,在人员上相互支援,在信息和经验方面相互交流。经过3年运作,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省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联合网络和农、林、牧、渔、机等多学科合作攻关的服务体系,在科教兴村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北京农学院专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以科技入股等形式参与科教兴村工作,如教师以技术入股20%的方式参与香屯村蔬菜基地建设,以有偿服务的形式参与龙泉雾蔬菜科技园建设等等,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增加了压力和责任感,使科教兴村落到了实处。
  南京农业大学党政领导多次带领专家赴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实现名校与名村的联合,为小岗村制定了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当年带领农民群众改革的带头人严俊昌、严宏昌看完专家组组长陈文林用多媒体演示的规划后兴奋地说:“以前,我们创业、搞结构调整,那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没多大底。看了专家的设计,更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抓住机遇,紧紧依靠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和教育来发展我们村的经济,依靠规划,加快科教兴村步伐,早日把蓝图变为现实。”
  实践者:科教兴村有奔头
  科教兴村的最广大实践者是亿万农民,农民们在实施科教兴村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亲身体会到科教兴村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民们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感慨:科教兴村有奔头!
  科教兴村使数千个试点村率先富裕起来,在专家的帮助下,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结构日趋合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方圆数十里学习的样板。
  河北省易县柴厂村是全国第一个科教兴村试点村。过去,这个村是个典型的穷山村,村里有不少柿子树,村民们由于缺乏科技知识,认为这些柿子树都是公树,不结果。后来,在河北农大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村支部书记赵田带领村民们开始修剪柿子树,使全村果品产量从1996年的1.5万公斤一下子猛增到1999年的30多万公斤,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000元增加到2000元,率先在全县山区乡村实现了小康。就连慕名前来参观的韩国新村运动代表团的教授们也称赞不已。
  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东排木村曾是全县出名的穷村,“吃细粮、住瓦房、看彩电、骑凤凰”是村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自199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33个试点村之一后,在省农学会及各级政府和有关科研单位的指导下,全村农民脚踏实地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村人均纯收入由试点前的490元增长到3160元,成为全县的小康示范村,全村85%的农户装上了程控电话,家家看上了有线电视,如今,“吃精粮、住楼房、骑摩托、看画王”已成为村民们的新时尚。村里先后荣获“科技示范村”、“精神文明示范村”等一系列荣誉。
  科教兴村使广大农民的教育意识、科技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河北省易县柴厂村在科教兴村试点的过程中深感知识的重要和人才的缺乏,于是他们从卖柿子的收入中挤出费用,为本村培养技术人才,在中国农学会和河北农大等的帮助下,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现在全村已有1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村支书赵田还被河北农大聘为客座教授。
  科教兴村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稳定。邯郸市临漳县开展科教兴村后,许多农民推倒了“麻将桌”,垒起了“獭兔窝”;退出“念经堂”,走进“科普房”,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该县已有15个落后村通过两年科教兴村的实践,实现了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的飞跃。
  世纪之交,放眼神州,春风化雨润万物,科教星火正燎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