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杨林村农民为何不要责任田——来自湖南岳阳县杨林村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5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杨林村农民为何不要责任田
  ——来自湖南岳阳县杨林村的调查
  本报记者 周立耘
  编者的话:为什么在这个村庄里,过去被农民当成命根子的责任田分不下去了?记者走进农家作了认真的调查,提出的问题发人深思。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已经做的才刚刚破题,我们应该有勇气面对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路。
  久雨放晴,三湘大地迎来了又一个冬种高潮。洞庭湖区的岳阳县,冬种却不如往年红火,11月下旬的杨林村下街组则更有些冷冷清清了。
  种田无利可图了
  听说记者来了,村民们兴冲冲地围上来。“你来得正好,上午我们还在给报社打电话呢!两个月了,我们组里的田还没分下去,这田还种不种?”一位老农拉着记者边说边往他家走。
  看见屋前屋后堆得小山一样的稻草,便知这里是“稻谷加稻草”的湖区农村。刚进家门,老人便说:“几年前,田就没人要了!”老人是村民组长方焱明的父亲方文强。方家6口人,两个70多岁的老人,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只有方焱明夫妇两个劳动力。在老人的吩咐下,方焱明拿出账本细算起来:7.7亩责任田,两季下来,共产稻谷4500公斤。其中,交农业税240公斤,自用2000公斤,余粮2260公斤。在支出一栏中清楚地记着:全年购种子200元、农药250元、肥料950元,三项合计1400元。方焱明指着账本告诉记者:“10年前,每百公斤稻谷可卖到160元,现在卖80元都没人要,这2000多公斤谷最多卖1500元。稻谷价格连年下降,种子、农药、肥料的价格倒逐年上涨,少说也翻了一番多。种了一年的田,到头来就落得几斤谷吃!”一些农民反映,当地粮食收购部门借口优质稻质量有问题,未能按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
  结构调整一言难尽
  杨林村地处洞庭湖区,天旱不怕,就怕天涝,偏偏这几年连年大水。为排水消耗的电费直接增加生产成本不说,年久失修的排灌设施早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这些年来,村里为改善灌溉条件,发动村民义务疏渠修堤,都只能是小修小补。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些年,在上级领导的推动下,稻种的确改良了许多,产量增加了,稻米也好吃了。但良种对种植技术要求高,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施肥、施什么样的肥等,都有严格规定,生产季节更是儿戏不得,一旦错过,产量就会大幅下降。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劳动强度。因此,以目前的耕种方式,要么在稻种上想办法,要么在耕作方式上想办法。否则,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农民不是没有想办法。10年来,下街组的村民先后种过冬瓜、苎麻、烤烟、辣椒、药材,养过兔子。几年前,村民们为摆脱困境,自发种起了烟叶、药材。可到采摘时,烟苗只有一尺多高,三五片叶子枯黄无力地耷拉在地上。种药材也一败涂地。听说建大棚种反季辣椒很赚钱,村民一想,种辣椒又不要什么技术,于是,家家户户都种辣椒。按要求,每亩要建两个大棚,仅建棚费就要3000多元。银行贷不到款,手头又没那么多钱,村民只得就地取材,用竹子搭了个简单的棚。天老爷可不同情弱者,这年冬天,气温陡降,没几天,辣椒就变成了冰棍,反季辣椒流产了。
  养兔就更不用提了,当年村干部与推销商卖种兔时,说兔子如何如何好,可以产多少毛,并签下了兔毛包销合同。兔子是轰轰烈烈地养起来了,兔毛也剪了不少,可收兔毛的人始终没有出现。事到如今,村民们还怀疑是不是干部与兔贩一道坑了他们。
  分田等于分负担吗
  几经折腾,村民们对种田失去了信心,负担却是不能少的。翻开《杨林村2000年各项上交任务到组表》,上面清楚写着,下街组35户农家,村民131人,水田133亩,全年上交农林生猪税、乡统筹、村提留、共同生产费、部门服务费、防洪抗洪、报刊、人口普查等7项费用共计21264元。方焱明说:“这些费用一半按人头、一半按田亩分配到各个农户,我家就要负担1107元。平心而论,每亩200元左右的负担,在湖南并不算高,但就这200元钱,我们还是觉得负担太重了。”
  种田不赚钱,分田等于分负担,结果谁也不愿多种田。杨林村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彻底放弃这块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到外地打工去。10年来,仅下街组就有22人先后外出打工去了。按规定,承包期内,村民无论走到哪里,其承包的农田不能抛荒,上交的费用一个子儿也不能少。所以这些离去的村民每年要以每亩100元的价格,请邻里代耕。人口自然增减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村民外出打工、经商也是受到政府鼓励和保护的。为适应这种变化,下街组规定每10年调整一次农田。今年9月20日,正是全组农田调整之日,按规定,离开下街组的村民将不再拥有农田使用权,当然也就不需再掏农田“代耕费”了,矛盾由此产生。
  11月21日晚上,记者赶上了下街组农田调整会。会上,村民们以种种理由拒绝分田,有些人甚至连现有的农田都不愿种。方焱明告诉记者:“9月20日以来,分田会不知开了多少次,田却始终没有分下去。”
  努力还在继续
  乡、村领导的努力并没有结束,他们带记者来到一个塑料大棚边,看大棚里密密实实的辣椒树上灯泡大的辣椒。村委会主任李观球说,这叫“秋延后辣椒”,卖得好了,除去成本,每亩可得纯利2500元左右。现在市、县、乡各派了一名技术员常住杨林村进行技术指导。
  乡党委书记易新岳告诉记者:为调整种植结构,乡里决定发展反季节蔬菜。为此,乡里办起了农民夜校,请蔬菜种植专家给村民讲课。乡里成立了蔬菜办,负责了解市场信息,组织蔬菜的收购、运输、销售。目前,乡蔬菜办在武汉、南昌、上海等地设有窗口,全乡的冬苋菜、早黄瓜、早辣椒、冬瓜、土豆等也陆续发展起来。
  临走时,乡人大主席陈正辉对记者说:下街组的田一定会分下去的,今年的冬种也不会因此延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