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打一场攻坚战——石家庄大气污染治理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打一场攻坚战
  ——石家庄大气污染治理的思考
  本报记者 何伟
  河北省石家庄“一控双达标”的时间表比国家整整提前了两个月。按照该市工业污染源达标“零点行动”实施方案,10月31日前,全市辖区所有工业企业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否则,强行关停。目前,全市仍有一些企业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捉迷藏何时休
  有着84家水泥企业的鹿泉市,地处石家庄的上风口,其中70%属应关停的“小水泥”。记者随检查团看到:一些到期未治的企业厂房被炸,电线被剪,变压器被拆———都是当地政府忍痛做的“手术”。
  然而,依法关停的企业,仍有偷偷摸摸生产的。“封杀”无极县的“小制革”后,暗访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发现转鼓仍在转,问主人,回答是:检查团来了,我们就停;检查团一走,接着再干。更顽固的是赵县三星淀粉厂,检查人员堵到家门口了,关停的设备还隆隆作响。更有甚者,高邑县投资1300万元建水泥厂,其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环保部门竟不知道。灰暗天空下的这种迷藏还要捉到何时?
  究竟难在哪里
  实际上,石家庄两年前就打响了环保攻坚战。“该停的停了,该关的关了,该治的基本都治了,为什么大气污染指数还是那么高?”老百姓这样问。
  石家庄地处干旱少雨的华北生态脆弱带,“先天不足”造成城市空气质量背景值高。这座新中国兴建的工业基地属典型煤烟污染型城市。登高远望,城市上风口的东北工业区,数十根烟囱浓烟滚滚。西北方向的上百家采石厂、水泥厂,年排放粉尘7.6亿吨。城市布局最不合理的还是城市“心脏”地带的两个集中供热站,参天的烟囱成为城市独特的一景。
  有啥说啥的市环保局对主观原因也不回避。从政府来说,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倾向,“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从企业来说,不想治理或无力治理;从执法部门来说,监管不力,有“老好人”思想。
  攻坚战才开始
  千难万难,难在没钱。由于环保经费未列入财政包干基数,石家庄市所辖县市环保部门80%以上靠“吃排污费”,不仅挤占了企业有限的治理资金,也给环保部门执法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企业为降低成本,即使上了治污设备,也不开或少开。
  业内一位专家指出:把治污仅仅当成一种花钱的赔本买卖,而不是当成市场经济中的产业,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看来只有走出认识的误区,治理才会步入佳境,变“要他治”为“他要治”。
  不是污染消灭企业,就是企业消灭污染。能源的置换、产业结构的调整、污染企业的搬迁、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优化以及环境意识的增强……石家庄市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成堆难题表明,“零点行动”并不是攻坚战的结束,而仅仅是开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