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欧盟改革与德法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6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欧盟改革与德法矛盾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即将在法国尼斯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被认为是欧盟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作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欧盟机构的改革问题,不仅关系到欧盟东扩后的行动和决策能力,而且涉及到各成员国未来在欧盟内部的地位和影响。为了准备这次会议,欧盟成员国政府间会议迄今为止已经举行了300多个小时的会议,讨论了各种方案。作为轮值主席国的法国总统希拉克遍访各国首都。但是,上述努力收效甚微,在若干重大问题上有关成员国分歧严重。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日前坦率地说,尼斯会议失败的“危险不小”。而在各种矛盾中,尤以德法矛盾最为突出。12月2日,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在汉诺威的会晤不欢而散。施罗德对这次会晤的评价,是一句文字游戏似的总结:“我们一致认为,我们必须达成一致。”
  欧盟机构的改革,概括起来说有如下内容:一、部长理事会的股票权重新分配问题;二、欧盟委员会的组成以及相应的各国代表权问题;三、部分成员国加强合作、形成“先锋队”问题;四、扩大多数表决决策的议题范围,亦即限制成员国的否决权问题;五、召集进一步的政府间会议,界定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各地区的职权问题。其中,分歧最大的是投票权重新分配和多数表决机制。正是这两个问题与各国在欧盟中的影响和权力关系最为密切,实际上,这是冷战结束后欧盟的一次内部权力再分配。
  自欧洲共同体1957年成立以来,各成员国在部长理事会中的投票权并不完全平等,而是大致依国家大小和人口多少分配。在讨论决策机制的政府间会议上,一些成员国提出,如果仅凭现在的票数取多数进行决策,很可能会出现小国联合起来取得多数,而按欧盟总人口计算实际仅占少数的情况。因此,这些成员国建议实行“双重多数表决制”,即一项决策不仅要在部长理事会上占多数,也要按欧盟人口计算占到多数。德国统一后成为欧盟第一人口大国,有8200万人,这项提议当然对之有利,意味着它在决策过程中的地位提高,更意味着自欧共体建立以来,德法在决策中完全平等的状况将出现不利于法国的改变,因而法国激烈反对该提议。希拉克在遍访欧洲途中于马德里发表讲话说,法德完全平等的原则是戴高乐和阿登纳定下来的,是“欧洲和平与民主的根基”,不容改变。
  在扩大多数表决制的适用范围方面,德法矛盾同样尖锐。德国历来接纳移民和难民最多,因要求把这一范围排除在多数表决之外,即保留一国否决制;而法国则要求在对外贸易方面保留一国否决制。两国互以要求对方放弃各自主张作为让步条件。德国还提出,欧盟在制定统一的移民和难民政策公平分担有关负担后才能考虑放弃一国否决的要求。
  此外,对于德国的另一要求,即在尼斯会议上制订出至迟在2004年召集后续会议,讨论欧盟、各成员国以及各地区的职权划分问题,法国也表示拒绝。德国的意图在于,保留各国对其内政相当一部分的发言权。
  德法争执的结果如何,要看其他成员国同情哪一方。目前,法国在两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一是受内政牵制。左右共治的希拉克和若斯潘都把目光盯着2002年的总统选举,实际无心当好轮值主席,同时,两人又都怕在欧盟问题上让步而被对方抓住把柄。二是轮值主席国本应充当调解人角色,法国却大张旗鼓地争本国利益,因而为其他成员国诟病。
  与此同时,德国却在静悄悄地争取支持。施罗德在希拉克之前也访问了一些国家,在关键问题上一再表示可以妥协,例如欧盟委员会的组成,施罗德表示赞同轮换原则,甚至可以放弃一两个委员的名额。德国《明镜》周刊说,德国实际上成了欧盟的“秘密主席国”。德国的努力争得了欧盟不少成员国对其在投票权问题上的支持。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丹麦都表态赞同德国立场。意大利总理阿马托在比利时布鲁日演讲时说,应该承认德国在人口上“新的分量”,普罗迪也公开表态说,“双重多数表决制”是“最好的模式”。
  德法合作曾是欧盟前进的火车头。而自科尔和密特朗分别去职后,双方更为冷静的、理性的关系取代了过去表面上的亲密无间,争论和矛盾浮出水面。舆论界认为,这实际上反映了冷战结束、共同的敌人苏联不复存在之后,德法合作的基础已经发生变化,欧洲的政治地理也发生变化。欧洲的政治中心随着欧盟东扩正在从巴黎移向柏林。
  德法争执应该说属于正常现象,在矛盾错综复杂的今天,欧盟各成员国健康地、合理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现象会越来越多。但是,也必须看到,当今的欧盟缺少目光远大的“热情的欧洲人”。欧盟向何处去,值得欧洲各国政治家、尤其是德法两国政治家深入思考。
  (本报柏林12月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