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增收的笑声到农家——石家庄农业结构调整巡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8
第2版(经济)
专栏:

  增收的笑声到农家
  ——石家庄农业结构调整巡访
  本报记者 何伟
  冬来乡村闲人少,收罢秋粮又摘瓜。入冬的第一场雪后,记者走访了素有“华北粮仓”之誉的石家庄农村。钻大棚,进农家,家家笑声不绝。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市农业增加值达到70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肉蛋奶菜人均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正定:请农民坐上调整的“帅位”
  天黑了,正定县最穷的东里双村外,庄稼汉金银锡还在为新种下的油桃忙活。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他刚盖了一亩的大棚种油桃。见记者好奇,他便掰起手指算明年的收益:一亩种660棵,一棵结15斤果,一斤卖15元,一年可收获6万元。“种10年粮食也赶不上这。”
  正定是北方第一个过黄河跨长江的吨粮县,有过荣誉也吃过靠行政命令强行调整的苦头。新一届县委汲取教训,采取的是“引”而不是“逼”的方法,把调整种植结构的“帅位”让给农民,自己只起参谋的作用。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许香村从种粮食到改种蒜薹,就是这么“调”过来的。村支书说,改种蒜薹那阵,祖祖辈辈种粮的村民们咋劝也不干。乡领导没有硬“调”,而是送去种子,并垫付1万元保险金,种上了100亩示范田。来年,这一亩多收了1000元,村民们坐不住了,今年主动种了1500亩。
  调什么,调多少,县里不作统一规定,完全由农民根据市场自己定。正定的这一战略激发出农民的创造性。董家庄农民董建立看到许多酒厂换包装,便突发奇想用葫芦装酒。厂家高兴,他更高兴,包种百亩,大发了一笔“葫芦财”。
  藁城:“一亩地”的经济学
  一亩地究竟能赚多少钱?人均耕地一亩多的藁城农民,去年实现了人均纯收入3570元,趟开一条“一亩地”上奔小康的路子。看一路算一路,藁城主要从三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调品种。双庙村的吴支书说,同是一亩地,种粮收入200元,种菜2000元,种花就有2万元。二是调品质。还是种小麦,但换成优质小麦,1公斤可多卖2角,还很抢手哩。三是提高复种指数,变一年两熟为三熟四熟。他们说,“一户一亩高效田,不用出门挣大钱”。
  藁城缺乏其他资源,致富最现实的途径就是眼睛向内“挖潜”。一亩地里搞调整,实质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而科技则是转变的“引擎”。藁城有一个纵横交错的科技网络。网络的“主干”是农业专家和当地“土专家”,100多位国家和省级专家与藁城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新动态;“支干”是科技园区和科技学校,他们为农民提供鲜活的示范;“末梢”是专业户、科技讲座等,别看他们处于底层,技术辐射水平并不低。双庙村的吴军勇个人开发甜椒赚了大钱,左邻右舍纷纷仿效。使这个穷村变成远近闻名的万亩甜椒专业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3760元。难怪农民把深受青睐的农技人员称作“财神”。
  高邑:市场咋变就咋调
  结构调整往往出现这种现象:老百姓不见效益不干,见了效益“一窝蜂”,盲目生产,导致卖难。解决这一难题,高邑的方法是:把搞活流通作为结构调整的“牛鼻子”。
  农户直接闯市场容易碰壁,高邑就先在县内建“龙头”市场,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占地400亩、被列为国家计委项目的蔬菜批发市场,联结2万多户菜农、8万多亩蔬菜,年交易量10亿公斤。通过这个市场,农民把产品变成商品,同时获得什么时候菜价高、什么季节上市的商品信息,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调整机制。占地600亩、品种300多的北方花卉市场则采取了订单农业的形式。交易中心通过合同与花农联系,并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保证花木亩收入不低于1500元。几年前视花木为罕物的高邑镇,如今已是万亩花木基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先抓流通,反促调整,高邑县委的“反弹琵琶”法,有效化解了农民的市场风险。“某一产业热起来时,我们就要进行冷思考。”县委书记马振生的经济学可谓实践的结晶。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优。近几年,高邑从粮调到菜,从菜调到花,步步紧随市场的节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