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中山环保故事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山环保故事多
  本报记者 李新彦 白剑峰
  广东中山是个美丽而宁静的小城。漫步街头,随处可见挺拔的棕榈,茂密的榕树,缤纷的鲜花,令人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园林之中。即便是在闹市,也听不到汽车喇叭声,因为全城禁鸣。当地人讲,这里空气鲜,衬衫几天不黑,皮鞋几天不脏,一年到头很少感冒,北方人来了都说天天在“洗肺”。许多外商一来就留连忘返,因为“环境太好了,舍不得离开”。
  中山市连续多年的环保投入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饮用水水质达到欧共体标准,所有工业污染源实现了达标排放,城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中山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等殊荣。这里的环境美,环保故事也讲不完。
  环保第一关
  一位投资者来到中山,他首先通过种种关系找到了一位市领导。谁料,市领导告诉他,环保局是第一关。新上任何项目,都要首先经过环保局审批。如果环保审批不合格,就算是判了“死刑”,再找谁都没用。从1991年开始,中山市对建设项目审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凡上新项目,必须先经过环保审批同意后才能办理工商登记。近年来,全市已否决了一大批污染项目,哪怕有的项目投资额高达几十亿元。虽是忍痛割爱,却树立了环保的权威。
  当然,环保局在严格把关的同时,更注重帮助企业治理污染。几年前,中山联合鸿兴造纸公司由于技术落后,日排废水量达近3万吨,是著名的“污染大户”。市环保局多次到该公司检查,组织专家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经过科研攻关,企业的废水全部达到循环使用要求,在大型造纸企业中率先实现“零排放”。如今,企业不仅不需要缴纳巨额超标排污费,而且还大大节约了用水,成为清洁生产的典范。
  内河大会战
  今年初,中山市市长陈根楷到乡镇搞调研。在他的童年时代,这里到处是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然而,当他再次来到一条条熟悉的内河边时,只见河水黑如酱油,臭气熏天,令人掩鼻,有的河面还漂满了水葫芦,富营养化十分严重。面对此情此景,他的心情十分沉痛:“难道农民就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经调查,内河污染主要是由生活污水、农业污染和家禽家畜污染造成的。于是,一场整治内河的战役迅速打响。
  中山共有289条河流,其中113条为内河,大多分布在镇村。为了再现水乡秀色,市政府提出了5年让内河变清的目标。一是要求镇村居民全部配备三级化粪池,解决厕所粪便直排问题;二是严禁垃圾下河,实行统一收运,集中处理;三是每个镇都要在5年内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同时,市政府还将内河整治纳入镇村领导的岗位目标管理,对整治不力的实行两年提醒,三年通报批评,四年黄牌警告。5月,各镇村迅速展开了内河大会战。有的全民出动清理水葫芦,打捞垃圾;有的关闭了所有河边养鸡养猪厂……经过治理,内河水质已有明显改善,部分河段由原来的超五类变为四类。从今年12月起,环保部门对各镇的内河断面进行定期监测,以此作为市政府考核镇领导的依据。
  会算环境帐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中山市政府有一个观点:生态环境是一笔重要资产,发展经济一定要算环境帐,使这笔资产持续增值。环境搞好了,就会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小榄镇有座龙山公园,碧波荡漾,风景优美。几年前,这里本是一家污染严重的漂染厂,周围百姓怨声载道。为了还居民一片净土,镇政府不惜花费4800万元,收购了这家企业,并在原地投资2800万元,清拆厂房,挖出一个人工湖,建成公园,群众拍手称快。镇领导说:从眼前看,经济上损失了;但从长远看,环境资产增值了。
  岐江是中山人民的母亲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条河却一度黯然失色,河水变黑发臭,两岸不堪入目,周边居民纷纷搬迁。为了改变“污水穿城”的局面,市政府投入数十亿元开展了岐江综合整治工程。经过5年的努力,岐江再现迷人丰姿,水质已有明显好转,“岐江晚望”成为新的旅游景点。
  据了解,仅岐江两岸的拆迁和绿化投资就达1亿元,其中很多土地是高价从外商手里收回的。对此,市领导坚信:环境建设最终会回报经济建设。事实上,岐江周围的地价迅速升值,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良好的环境也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一些电脑、手表厂家纷纷来此落户,他们的投资理由很简单:环境是第一要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