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战将》:中国军事历史的活教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9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战将》:中国军事历史的活教材
  曹均宏
  曾有人问许世友,在中国众多将领中,你最钦佩谁?许世友道:韩先楚。再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有勇有谋。
  近日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张正隆撰写的《战将》,便是一部抒写韩先楚将军生平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力作。《战将》是解放军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中国当代名家文库”之一种。它生动地记叙了韩先楚将军曲折坎坷、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了写好此书,三年来,作者跑遍了大江南北,走访了上百位将军和士兵,在挖掘历史并与历史的交流中,作者被历史创造的现实深深地感动了,于是心中有了一位铁骨铮铮的战将。他天天“面对”战将,和他“对话”,和他“谈心”,与将军的“交流”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终于,血和汗融于笔端,落于纸上,成就了这部《战将》。
  《战将》堪称中国军事历史的活教材,其最大的特点是以平实的叙事写人风格铺垫浓重的历史氛围。作者以不同于以往将帅题材的写法,将目光投向更高更远的境界,以历史的目光去透视历史,让读者在把摸作者创作心态的同时,心脉和将军一起跳动。和任何一位开国将帅一样,韩先楚将军的一生是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及建国后各种政治运动的缩影。他身经百战,在东北黑土地上,他出奇制胜,所向无敌,胜利的王牌总是把玩在他的手上……他认为,台湾问题就应该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有个结果。“然而结果却是,庐山响起‘迫击炮’,神州刮起‘文革风’。‘帽子’一顶接一顶地扣在他的头上”。作者把人物融于历史中,把他天才的军事思想、神奇的指挥艺术和独特的作战风格在平凡朴实的文字中体现出来。人物的个性展现在真实的历史氛围中,从而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战将形象。用平凡朴实、冷静却不失激情的语言书写赫赫的战功和指挥千军万马的魄力,这同样需要魄力。将军也要面临生、面临死,面对挫折、面对选择,面对普通人要面对的一切。作者视野开阔,对韩先楚将军丰富的人生经历,精深的军事思想,不做铺排的宣扬,如同他“名将无名”的本人那样,无华而现本真。
  《战将》一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军人的思想是流动的,指挥的艺术是永恒的,军人本身却是朴素的。平静并非没有力量,冷静同样能使人流泪。作者把笔触深入到军人的平凡和军人深刻的平静中。这种平静是一种深刻的坚忍,是贯穿一生的执著。平静中,细致入微地表现出老军人特有的神韵:正直、实事求是的品格。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是一个执著的军人,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军人的仪态,军人的站姿,迈着军人的步伐,有着军人的脊梁。临终前,老军人“依然是不到六点起床。无论便服,还是没有帽徽、领章的军装,裤线永远笔直,皮鞋永远锃亮,浑身上下永远清清爽爽……时时刻刻要把自己收拾得像个‘正规军’……而常常对着那张台湾地图凝思,那是他此生最大的心病和遗憾”。从生到死,军人肉体的消逝形式永远是简单的,灵魂却永远执著着……《战将》的分量便在于此,沉重也在于此。作者没有板起面孔说教,却让你觉得将军离你很近。他的胸怀、他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被我们所理解。书的可读性在平实的风格中得以体现。如同作者所言:“从生到死,三十五万字一部《战将》,其实就写了六个字:痛快、痛苦、反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