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春风遍地山河新——从一本小书看一场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9
第6版(读书天地)
专栏:

  春风遍地山河新
  ——从一本小书看一场变革
  金易
  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说:“村委会组织法为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但是,这部法律的真正贯彻执行,尚有一段艰难的道路要走。”山西省河津市城关镇党委书记魏荣汉写了一本人物全是真名实姓的纪实文学:《风风雨雨选村官》(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为此提供了生动的见证。
  这本书说的是城关镇的村委会选举。虽然只是选举小小的村官,却很不容易。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已经十多年,现在是第五届的换届选举,但真正搞民主选举,在这个镇还是第一回。以前总怕群众素质低,不会搞民主,真做起来,镇领导们才发现自己懂得也不多。为了组织好选举,镇领导专门分成“两股”,一股找茬,一股对付找茬,把选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一个个列出来,改了十多次才形成了选举办法。就是这样,真到选的时候,还遇到不少问题。投票前有农民怀疑选举委员会产生的程序不合法;外地来打工、经商、开饭店和当保姆的也要求参加投票竞选,因为他们都符合省里规定的“在村居住、生活、劳动并履行村民义务”的村民资格。投票时有人打架斗殴,甚至有人带了刀子到选举会场,还有人怀疑作弊而撕了票箱。有的村一时信访量激增。镇党委接招拆招,得力有效地指导和组织了选举活动。一年多下来,全镇十三个行政村全部成功地进行了村委会的直接选举。群众参选的热情很高,投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竞选活动很激烈,“选举的头天晚上,全村的狗叫了一夜”。有了这一番亲身的体验,作者说,农民的民主意识已经和正在觉醒,他们已经具备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不少人担心,搞村民自治特别是民主选举会影响农村稳定。可是城关镇的选举却是被不稳定逼出来的。作者上任后的头三个月里,群众进镇到省上北京的上访一批接一批。一些村干群严重对立,农业税一分钱都收不上来。有的村宗族间闹起矛盾,镇里派人去当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实行“托管”,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春节时村民们到镇党委书记家留下条子:问题不解决,我们天天来,过年也来,让你不得安宁。镇党委处理了干部,干部不服;任命了干部,群众又不同意。焦头烂额之际,镇官们找了一个“连根解决的办法”。这就是依照法律,实行村民自治。
  把选村官的权交给群众,不少人担心会把一些素质差的人甚至坏人选上去。其实,要想当个村官是不容易的,因为候选人都得在群众面前公开亮相,行不行得由选民们判断。“农民竞选者有的慷慨陈词,发表自己的施政纲领;有的则‘茶壶里倒不出饺子’,急得满头大汗,手脚颤抖。选民们当场的提问更是尖锐泼辣,令演讲者不知所措。”村委会组织法禁止搞贿赂,但城关镇不少人在竞选时请客吃饭,给农民敬烟献茶。这算不算贿赂,法律上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有镇干部问普通选民:如果你抽了人家的烟,吃了人家的饭,你投谁的票?一位选民答得好:你放心,选不出憨憨。还有农民说,“看到以前颐指气使的村干部,现在竟对自己又递烟,又套近乎,我才真正感到了我的尊严和价值。”
  即使这样,我们还要允许农民选错人。首先,错不错要让群众自己来判断。其次,就是真选错了,也不可怕,因为民主本身就是一种纠错制度,群众可以通过合法程序把不称职的给换下来。
  村民自治,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村又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我们党领导农民的伟大创造。开创一项全新的事业,闹一些笑话,出一点乱子,是难以避免的。但这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回顾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民刚走上市场时,也是跌跌爬爬的。他们的市场经济知识是从活生生的市场实践中学来的。民主也是这样,这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实践,是一所学校,你只有参与进去,才能知道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从这本小书中读到的是,二十余年间改革开放的春风浸润了中国农民的心田,改变着他们的精神世界,伴随着新的社会变革,中国农村将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