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一个人和一座山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9
第7版(人物纪实)
专栏:

  一个人和一座山的故事
  李良苏
  铁路通了,火车叫了,筑路人又要转场了。万敦炎突然想到,马上就要离开西康线了,应该再去看看黄草坡。
  黄草坡,在陕西境内,山不高,海拔不到千米,过去也没有什么名气。自从西康铁路从它中间穿过,万敦炎和战友们凿出一座隧道,从此名扬天下。
  天下着小雨,山野一片朦胧。雨中的群山,更显深邃和险峻。万敦炎站在黄草坡隧道洞口前,心情难以平静。1997年初,万敦炎率中铁十七局筑路大军,来到西康铁路工地时,从一开始勘查工地,他根据自己三十多年铁路施工经验,就觉察到黄草坡隧道是个不可轻视和难以对付的角色。在工程例会上,他再三提醒大家:“黄草坡隧道的掘进将是一场恶仗,参加施工的单位不能有丝毫轻敌思想,必须科学施工,任何的冒进和蛮干,都会造成全局被动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1997年5月8日,黄草坡隧道正式开工。果然不出万敦炎他们所料,随着掘进的一点点深入,黄草坡隧道凶险狰狞的面目逐渐显露了出来。对打隧道的人来说,最怕遇到断层,可黄草坡隧道平均五米一个小断层,十米一个大断层。打隧道不怕石质硬,就怕石质软,可黄草坡隧道一、二类软弱围岩占全隧道长度的九成以上,而且还涌水、涌泥。隧道每掘进一米,都要付出艰辛的代价。有一次,他听到隧道塌方的消息后,立即驱车直奔工地。在隧道口,他碰到几位职工,第一句话问的是:“人怎么样?”职工答:“险情发现及时,人全撤出来了,但隧道塌了二十多米,一个月的汗水算是白流了。”说着,那几位职工蹲在地上,“呜呜”地哭了。此刻,他也想哭,要知道,那每一米隧道都是职工们用汗水换来的啊!可当着职工们的面,他没有哭,不敢哭,此时任何不良感情的外露,都会直接影响职工的情绪,那后果比塌方更可怕。他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冷静地组织大家研究施工方案,有条不紊地组织职工抢险,并再三要求大家不能有丝毫的急躁情绪。他不让别人着急,可他心里比谁都急。人常说,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在黄草坡,他就是这个“大个子”。他是局指挥长,如果施工组织不当,西康铁路铺轨在黄草坡挡道,第一个被问罪的就是他。抢塌方中,万敦炎与职工并肩奋战。在他的率领下,原计划二十天的抢塌方任务,仅用了八天就全部完成。决战黄草坡隧道的那段日子里,大山里日夜灯火通明,局处项目领导与职工们并肩作战,大家汗往一处流,劲往一处使,全力以赴。施工中,一些职工手脚不小心被石头划破了,简单包扎一下又接着干;有的职工受风寒患感冒,打一支退烧针,又冲了上去。有许多时候,职工们干红了眼,撤都撤不下来。1999年春节,他们的年夜饭都是在掌子面上吃的。
  万敦炎和战友们,就靠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取得黄草坡隧道工程的最后胜利。
  这对万敦炎和他的战友们来说,是活着就不会忘记的。5月29日随着最后的一排炮响过,两头对打的中铁十七局三处和四处职工们在掌子面会师了。昔日施工的艰苦和疲劳,统统被抛在脑后,胜利的喜悦占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大家忘情地呐喊,欢呼,拥抱,汗水和泪水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流下,笑声和哭声交织在一起,在大山的深处久久地回荡……今天,万敦炎和战友们的智慧和汗水,化作一座座地下长廊般的隧道,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桥,一条伸向远方的钢铁大道……他多么想再听听那苦战后的胜利欢呼,可听到的是一阵响彻山川的火车汽笛。在这欢快的汽笛声中,他听到贫穷和落后在这片山野里悄悄退去,幸福和繁荣正沿着钢轨大踏步地走来。作为一名筑路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和自豪!雨住。天晴。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了山野。这时,有人唤他:车装好了,马上出发。
  万敦炎这才依依不舍地告别黄草坡。他知道,前面的山野里,还有许多座“黄草坡”,在等待着他和战友们去征服,不由得加快了下山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