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阳光的抚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9
第7版(人物纪实)
专栏:

  阳光的抚摸
  洪巧俊 洪树琴
  往事不堪回首。三十多年前,正当盛年的李奇伟被一场病变,夺走了生活赋予他的斑斓七彩。从那个时候起,世界对他来说,只剩下一种颜色———黑色。
  李奇伟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是一种冷峻,他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尔后又笑了起来,用浓重的潮汕方言说:“都已过去,如果现实是正在燃烧的火焰,那么,往事便是灰烬。曾经奋斗过,曾经无奈过……不管是哪一种情形,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又不管是哪一部分,只要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就够了。诗的寄意,散文的抒情,就汇成这一篇篇文章。焦渴的行者都俯饮这道珍泉,并携带一些上路。”听完他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你能不为老人坎坷的人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而感动么?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那些因各种不幸而残疾的人的生命耐力、强力有时要超出常人,因为在活着的时候,他们就踏在死亡线上,是生和死的较量在证明着生。李奇伟同样是在较量,他要证明着生,是一种生的意义,要不他就不会选择写作。当初曾有人劝他去算命,说他算命一定能赚钱,首先他博古通今,博闻强记,再加上他那儒雅之相,在这道上肯定出类拔萃。李奇伟斩钉截铁地说:“我虽不能为社会做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决不做有害于社会的事!”
  我们经常看到聋哑人有比正常人更好的视觉,而盲人又比正常人有更敏锐的听力,生命中一旦缺少了什么东西,就会显示出这东西的珍贵,生命中也只有缺少了什么东西,才会千方百计地寻求补偿。李奇伟钟情写作,他写出的书是给人家用眼睛看的,或许正是因为这种缘故,才使他更加亲切地拥抱生活,因为他感受到阳光不是照射在身上,而是在身上细细抚摸。
  要写出好作品,需要的是灵感,更需要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阅历,为了获取知识,他听老伴读报,收听广播电视,还常到外面聊天,从中汲取营养。他就是这样寻找自己的人生,拓展生命的空间。这么多年来,他创作了一百多万字,先后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等,并有多篇作品获不同等级的奖项。
  用铁框垫纸创作,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想象到其中的艰难。李奇伟写完一页,就要叫老伴念一遍,怕有字重叠在一起,时间久了不好辨认。待把错误纠正,老伴再抄一遍,他才继续写下去。
  这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李奇伟有了创作的冲动,他顾不得房子里的闷热,蚊群的嘤嗡,只觉文思如潮,一口气摸写到黎明时分。他兴奋地数了数稿子,竟有三十页。可当他把这作品拿给邻居看时,邻居翻着一页页纸说:“你写的是无字天书啊!”原来他的圆珠笔芯已经没有油,稿纸上留下的只是划过的痕迹。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这个头衔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李奇伟得到它,则是非同一般,要不他怎能荣获“广东省自强模范”,他的名字又怎能载入国家民政部与中国残联联合主编的《中国残疾人名人辞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