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楼群·修养·文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09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楼群·修养·文明
  高深
  这些年各地城市建设几乎年年都上台阶,高楼林立,马路平坦,五花八门的“一条街”,市井繁荣,公汽线路不停地伸长,电话和移动手机与日俱增,广场和绿地不再给楼群让路,倒是楼群屈尊于广场和绿地了。按说这些“硬件”理应为一座城市的文明上个档次,其实不然。只要你留意,在许多城市都不难发现,行人和自行车并不尊重红绿灯和斑马线;随地吐痰见怪不怪;塑料口袋、雪糕包装纸和沿街发送的小广告扔了一地,甚至“高者挂罥长林梢”;还有许多楼房的墙壁上或张贴着五颜六色的广告,或把广告直接写在墙上;大街小巷粗话脏话不绝于耳……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此可见,楼群长不出城市文明。什么东西才最能标志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呢?如果掰开皮儿说馅,能列出一大篇儿,但是概括地说只有一条,那就是要造就最有修养的市民。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建设文明城市,首先要培育文明市民。如今从城市的管理者到普通市民都把“文明城市”挂在嘴上,但是这个词儿若是只停留在人们的意识层次上,那最多也只能算一种认识,或者说是一种学识,只有当文明城市这个词儿进入大多数人的无意识层次,或者说它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了,那才是一种教养,才有建设文明城市的可能。
  当然从一个城市的建筑、制度、风俗、语言、艺术诸方面都可以不同程度地体现城市的文明档次,但是如果这个城市生活着一群没有修养的市民,那仍然无济于事。君不见有的城市新树起的雕塑没几天就缺胳膊断腿了;刚建成的草坪寿命短得过不了一个双休日;公用电话亭不是被砸就是被盗;下水井盖子换了一茬又一茬,总是不翼而飞。检验一个城市是否真正文明,不光看它的楼房有多高,马路有多宽,广场多么漂亮,旅店多么豪华,甚至交通、通讯、水电等多么现代,而归根结底要看它造就出了什么样的市民。
  文化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就说报纸吧,几乎每座大城市都有几家甚至十几家报社,有些报纸一天要出十几版到几十版,其中虽然不少“文章”纯属于文字垃圾一类的货色,但却不肯网开一面给文学副刊一席之地。有的报刊一提到提高报纸质量,首先想到的是砍掉文学副刊,他们宁肯让美人玉腿、奇声怪色一类所谓时尚的东西充斥版面、喧嚣市井,也不肯让报纸有一点忧民之思,感时之论,以活跃一下思维的雅气儿。我们的城市离文明还有多远?这要用市民的教养去衡量,用楼群是无论如何都丈量不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