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银行怎么应对WTO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2-11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金海观潮

  银行怎么应对WTO
  心真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临近,银行业如何应对挑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被一些传媒炒得特别起劲的一个话题是,中国应成立民营或私人银行以应对入世挑战。由此也引发出一些思考,中国银行业究竟应该如何应对WTO?
  按照某些传媒上的说法,我国国有银行存在很多问题,加入世贸后竞争不过外资银行。最好在对外开放金融之前成立一些民营银行,以抵御国际资本的冲击。事实上,非国有银行在我国早已存在。比较典型的有由民营企业入股的民生银行,由众多农民或个人合作参股的农村信用社,还有已成为上市公司、拥有相当份额社会公众股份的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复杂。完全由民间企业或私人入股的银行,是否就有足够能力和国有银行竞争?和外国银行抗衡?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亚洲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一个深刻教训是,银行越小,越难抵御狂风恶浪。在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中,不是单单一个产权明晰,就可以一切迎刃而解的。当代银行竞争比拼的是实力,是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这可以用世界大银行排列主要以资产规模为依据来证明。如果新设几家1亿元至10亿元资本金的民营银行,招收一些民营企业家主持,在历史悠久、海外机构众多的中国银行面前,在营业网点遍布城乡、服务功能比较完备的工商银行面前,在注重体制创新和科技领先的招商银行面前,他们的优势在哪里?
  开办银行,最重要的是能够吸收存款,存款越多,放款能力越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越广阔。目前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就有近14万个营业网点,占据着82%的存款市场份额,居民存取款非常方便。守着熟悉的银行,谁还愿意舍近求远去找新开办的小银行呢?没有存款,何谈竞争力?
  所以说,希望通过新设几家民营银行来推动银行体制改革,来抵御外来冲击,用意是好的,但不现实,而且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
  对于我国金融系统的弊病,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市场、资产质量不高的问题,中央早有警觉。从80年代末开始,先后采取了引入银行竞争机制、分离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制定和完善金融法律法规、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工农中建的不良贷款等重大举措。这一切,都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应对国际金融竞争打下了一定基础。一些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将被改造成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具备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框架,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具有相对优势,弱点是资产规模较小。为了增强这些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竞争力,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从政策上支持其分批上市的做法。继去年10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票在上交所上网发行成功,今年11月27日又一只银行股民生银行在上交所闪亮登场。今后其他股份制银行陆续上市也将成为大趋势。
  在我国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框架下,来自外国银行“混业经营”的挑战最为严峻,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一致同意加强监管信息交流与合作。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一再表示支持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以及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创新品种。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纷纷实行交叉业务合作,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和抗风险能力。
  加入WTO后,中外资银行最渴望拥有、最激烈争夺的就是各类人才。人才的流失,将意味着客户、资金的转移。因此从现在起就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加快培训人才,这是至关重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